第壹,徐誌摩復雜的生活造就了他的詩意淬煉。徐誌摩壹生都是壹個有爭議的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後赴美學習銀行業,英國以特長生身份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寫新詩。此後,他參與建立了新月社,加入了文學研究會,並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後來與聞壹多、朱湘等發起新詩格律運動,影響了新詩藝術的發展,徐誌摩經常周遊世界,並當選為英國詩歌學會會員。當選為國際筆會中國分會理事。他在1931年不幸墜機身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仍然覺得他35歲的生命壹去不返是壹個悲劇。但是,詩人的才華也許會因為這悲壯的流星壹閃而越來越燦爛。雖然他的生活中有強烈的沖動,焦慮和對愛情的渴望,但他的內心也有許多風暴。然而,他也悄悄來到這裏,卻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思念。他曾在《自我解剖》中寫道:“壹個人最大的悲劇就是幻想壹個空虛的境界來欺騙自己。當妳無法欺騙自己的時候,妳就得忍受‘幻滅’的巨大痛苦。”雖然妳常常會想到幻滅的痛苦,但毫無疑問,詩人可以找到壹個與復雜的現實世界相對立的精神世界,讓自己受傷的靈魂得到慰藉和休息。而且,對於壹個具有浪漫氣質和激情的詩人來說,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中找到靈感的源泉,讓心靈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作為壹個容易受到各種社會和自然條件影響的詩人,他的思想感情是壹個動態的存在。有進有退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我們要求詩人首先要真實。壹個真正的詩人必須是壹個真正的人。作為社會人,這本來就意味著“不簡單”,徐誌摩的復雜、矛盾、純真中體現出來的“不簡單”,正是壹個詩人所必須具備的。徐誌摩的詩想表現的不是現實世界有多“窩囊”和“黑暗”。而是要表達他對黑暗現實的堅決態度和抗爭精神,以及對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熱烈追求。詩人的浪漫主義使他在否定舊世界的同時,以更大的熱情肯定了壹個理想世界。他對純藝術的倡導和詩歌的創作是對舊詩的壹種抗爭,他的理想生活——“詩意生活”是自然。在浩瀚深邃的宇宙中尋找精神歸宿。他的詩充滿了關於溫暖和愛情的歌曲,他以壹個浪漫主義者的激情對待愛情。在現實生活中,在對林和陸小曼的追求中,徐誌摩表現出了相當的熱情和魄力,以及不惜壹切代價不怕壹切流言蜚語的勇氣。藝術是現實的補充和升華,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美好理想在藝術中得以實現和補償,不就是這樣嗎?
其次,徐誌摩的文化性格是其詩歌獨創性的壹個原因。
他文化性格的西化,與徐誌摩與眾不同有關。在新文學史上,像徐誌摩這樣“融化”在世界文化的海洋裏,吸取精華的人不在少數。遺憾的是,他的生命太短暫,無法充分展示。然而,即使在有限的歲月裏,他交友的廣度和深度也是相當了不起的。徐誌摩離開祖國去了美國。1920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他離開美國去了英國,壹心想向羅素學習。1922年,徐誌摩會見了英國女作家曼斯菲爾德,這次會見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徐誌摩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友誼更是壹個中印文化交流的故事。印度老詩人泰戈爾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還和哈代、賴斯基、威爾士、法國在英國共事。羅蘭等。,有人脈。他在1925年的海外旅行中,於3月下旬拜訪了托爾斯泰的女兒,瞻仰了克魯泡特金、契訶夫和列寧的陵墓。4月初,他去法國為波特、大仲馬、伏爾泰、盧曉、雨果、曼斯菲爾德等人掃墓。在羅馬,他去了雪萊和濟慈的墓................................................................................................................................................................對當時中國最先覺醒的壹批知識分子的文化傾向影響很大。他對外來文化的態度不僅僅是壹般的理解,而是積極的參與。聞壹多和徐誌摩都崇尚詩歌的“三美”,徐誌摩的詩歌更傾向於音樂美,這與歐洲詩歌強調音樂性不無關系。詩人有很深的古人功底,同時在歐洲留學期間接觸了很多大家的作品。他尤其推崇19世紀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歌中,華茲華斯、雪萊、拜倫和濟慈的影響並不少見。因此,徐誌摩的詩歌既有浪漫情懷,追求純粹藝術,又吸收大師的創作手法,嘗試各種風格和手法。比如《雲中之旅》,就是壹首中西合璧的好詩。這首詩很能體現徐誌摩的詩。顯然,這首詩的結構受到了歐洲商人風格的影響,很有音樂感。“在雲端遨遊”的象征隱喻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可以清晰地看到雪萊和濟慈等待工作的痕跡。再比如《詩安中的娜拉》,也許是受泰戈爾生活的影響。這首詩除了老人的智慧和悟性之外,在趣味和風格上明顯受到了太翁田園詩的影響。導演是浪漫詩人的靈動和浪漫情懷。東西方文化差距太遠。由於國情和語言文字的原因,中國知識分子在世界交往中常常扮演“孤獨者”的角色。很少有詩人能像徐誌摩那樣不忘借他山之石攻玉,充分認同自己。如果他活得更久,他的影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擴大。他壹定會在促進東西方交流和理解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徐誌摩詩歌藝術的特點是思想復雜,個性突出,具有世界性和多元化的文化視野。他渴望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愛情,要求個人行為的絕對自由,渴望美好的藝術生活。陳西瀅說他的詩是“幾乎所有系統的輸入和實驗”所以徐誌摩的詩都是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為主。
1年,徐誌摩詩歌的“純藝術”開始得到胡適等人的提倡,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自由詩風的樸實無華奠定了基礎,創造社的郭沫若以女神的面目達成了自立的理想。但新詩因為對舊詩的反抗而忽視藝術形式的完善,是壹個缺陷,以聞壹多、徐誌摩為代表的新詩是新月派。“它是針對這壹歷史缺陷而提出的。日本新派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藝術主張。如果說,在此之前的新詩運動,側重於爭取白話新詩地位的確立,爭取詩歌內容更加貼近現代社會生活和現實生活;那麽,之後以新臺票派為核心的新詩運動的宗旨就在於新詩對藝術本質的貼近,徐誌摩是這壹派理論最忠實的實踐者。如果把《雪花的幸福》、《再別康橋》、《不知道風吹向哪個方向》放在徐誌摩的詩裏,只是從這個角度表現了詩人寫作的延續性,對希望和理想的追求。內韻的清晰,很容易讓人想起壹句矛盾的話:“如果不是徐誌摩,我不可能做出這首詩。“雪花的快樂無疑是壹首純粹的詩。在這裏,真實的我被完全抽空,雪花取代了我的位置,“在半空中跳舞。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的藩籬,把壹切建立在“如果”上,重復著“飛翔,飛翔”。《飛翔》編織了壹幅深刻的心靈畫卷。這首詩的節奏是天籟之音,是靈魂的交響曲。我們需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嗎?《再別康橋》是徐石繼《雪花的幸福》之後的又壹首優秀的純詩。在大自然的美景和人類的精神故鄉面前,我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不帶走壹片雲彩。”這種監護完全是。這完全符合《雪花的喜悅》中靈魂的選擇。只有當追求和守護的夢想最終被現實的尖銳刺穿,不知風吹向哪個方向,才最終在“夢的光波”中,打開“不知”和留戀與惆悵的真相。因此,這三首詩成為徐誌摩詩歌風格的代表作品,而不僅僅是表面的語言風格。更重要的是,內在的靈魂和魅力是通過吸引聯系在壹起的。在這類最能代表徐誌摩個性和詩意的詩歌中,讀者不僅被他優美的想象和空靈的意境所折服,更因其中隱含的對生命的理解和把握的希望和信念而意識到藝術的價值和美的意義。順著雪花、康橋、風的順序,可以看到純詩所能達到的境界。也能感受到純詩的極限。所以,徐誌摩可以算是現代比較純粹的抒情詩人。這就是詩歌不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而是在感覺領域的探索,不是依附,而是超越,不是立意和說教,是對字裏行間的情和美的追求。
2.徐誌摩詩歌的反復變化。新詩從五四開始,到新月派決心“創造”。這壹過程反映出新詩開始將註意力轉向詩歌藝術的探索,或許正是從徐誌摩開始,詩人將情感的反復吟唱視為壹種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是以敘事和闡釋為基本的、唯壹的目的。徐誌摩的壹些著名作品,如《尋星記》、《子夜深巷琵琶》等。,都尋求將活潑的情感納入壹個嚴謹的框架,從而通過反復變化來獲得音樂效果。他的《不知風往哪個方向吹》通過簡單的反復變化表現出壹種不確定的、持續的情緒,是對壹種悲傷的、漂泊的情緒的描寫。這種驚心動魄的循環,體現了壹種新的詩意美價值,這就不多說了。每段有四行,有兩行完全壹樣,發音都是卷起來的。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歌者增添了幾分夢幻。觀者陶醉在強有力的旋律中,陶陶大吃壹驚。"我不知道風吹向哪個方向。"/我在夢中,/我在夢的光波中徘徊。另壹首詩《尋找星星》中寫道,“我騎著壹匹瘸腿的瞎馬,/我把它趕進黑夜,/我騎著壹匹瘸腿的瞎馬。/我沖進這漆黑的夜晚尋找壹顆星星;-/為了尋找壹顆星,/我沖進了這黑暗的荒野。“在這首詩裏,瞎馬、騎手、星星、曠野、天空、黑暗,這些具體的意象並不指代真實的內容,這讓我們相信詩人真正地走進了語言,把握住了詞語功能的成長,達到了壹種普通詞語難以達到的境界——讓妳感受到詞語與靈魂的和諧融洽。讓妳體驗靈魂掙紮的悲涼與美好。在演奏這種情感時,詩人采用了壹種反復變奏的和聲抒情方法。每個段落的播放方式都是壹樣的,從壹個圖像開始,展開,反向回到這個起點。但每壹次回歸同時都是壹種強化和新的擴張。這樣,每壹個詞都可以在“關系場”中被功能性地打開,我們的經驗和情感得以實現。通過規律的變化,把追尋理想的艱辛歷程寫得極其感人――追星的追求者最終死去,最終以樂觀的基調完成了悲涼的美麗。徐石的《再也見不到雷烽》的計策和星星的計策基本相同。在第壹節中,第二句與第三句相同,第四句與第壹句相同。它以“a,b;“b,a”的格律形式。在臺詞的安排上,第二句和第三句都不如第壹句和第四句,這也是徐誌摩的通病。他的另壹首詩《蘇蘇》稍有不同,在循環中隱藏著漸進和變化,如在圈內上升前進,壹步步逼近主題的呈現。徐誌摩的本意當然是借壹點變化。
3.徐誌摩詩歌中口頭藝術的運用在他所有的詩歌中是相當突出的。作為壹個抒情性很強的詩人,他在詩歌中有意識地運用口頭藝術,固然有時代背景(如白話文運動,徐誌摩在比較中不遺余力),但至少也說明他有意識地拓寬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空間,如《趕火車》中的“這種態度好,心裏沒底”壹句“反正世界是壹筆糊塗賬”,暗示了人生的許多遺憾和不如意。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首詩是用平等的、近乎喃喃的口語寫成的,不僅親切真實,而且比書面的結果更適合表達“獨白”。“妳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妳也不用管,早晚有那壹天;/如果妳願意記住我,就記住我,/否則,趁早忘記這個世界上還有我,免得想不到時間和空間,/就當是壹場夢,壹場幻想;就當是前天我們看到的殘紅,/在風前膽怯可憐,壹瓣,/兩瓣,落地,讓人踩上去,化成泥……”當壹個人獨自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訴自己的感受時,更適合用口頭表達(重復、停頓、省略、感嘆等)來表達內心感受和自由變化的心理活動。).全詩也是用口語寫的。作者用下層社會的日常口語來描述清朝上層社會的衰落。“誰抱怨它,它就打雷/關門,鎖在藍天裏;瓷磚上堆灰到明天!/別看白雲臺階光滑,等到明天,唉,/石縫裏長了草,巖石上的綠的都是漿果!/玄關下的藍寶石缸裏有魚,真的是鳳尾。/但還有誰會去換水,去撈草,去餵它?/三五天之內,妳壹定要把目光投向白肚鼓。/沒漂死就讓冰打個平!/..... "本來過去卑微和高貴是有嚴格界限的,但是時代變了,曾經強大的東西現在都被毀掉了。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了權貴之宮的沒落,擺脫了宮廷的虛榮心,恢復了世俗的質樸和自然,在語境和情調上形成了特殊的氛圍,這是只用書面語所不能達到的。當然是“殘詩”。
4、徐誌摩的詩歌內容不僅充滿了天上的那種奢華富貴的情調,而且對社會上的卑微的人也有同情。徐誌摩是不可預測的,他的存在是壹個混合的奇跡。壹方面,他有多彩的巴黎,有劍橋河上的竹影,有與世界上最有教養、最高貴的紳士淑女的交往。他的詩也充滿了天空中那種奢華而豐富的情調,"/她睡著了――壹縷羅比的灰燼蜷縮在香爐裏。/她睡著了――潤泉讓嘈雜的琴弦沈默;/她睡著了――粉蝶,翠蝶,咆哮的愛。”(―――《她睡著了》)另壹方面,他又有著“叫華活該”之類的對社會最卑微的人的同情。在這樣的詩歌中,他可以很好地將“最卑微”的語言嵌入到他精心打造的藝術櫃中,比如――大門旁的壹個模糊的影子。他用“石霞土白”寫的《壹道金光痕》,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是這樣壹部“土與洋結合”的藝術傑作。這種完美純粹的融合矛盾的境界,是五四以後的詩人很少能達到的。他是壹個由內而外非常資產階級的詩人。自願“降級”寫《廬山石工之歌》,可以算是典型的“下裏巴人”的“唉”歌。1925年3月,徐誌摩赴蘇聯訪問西伯利亞,給《晨報副刊》劉冕寫信,說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我在廬山住了壹個半月,幾乎天天聽石匠們的哭喊,壹時慢下來,壹時著急,壹時中斷。這悠揚的音調在山谷中震蕩,格外動人。是苦難人民的訴求,還是妳在聆聽自己靈魂深處的歌聲?"這首《廬山圬工歌》內容空泛,藝術平庸,正如周良所說:"作者所寫的後記,比原詩更有趣。但當徐誌摩寫下這首詩時,他的心中回蕩著動人的《伏爾加河船夫歌》,這首歌表達了俄羅斯民族巨大的沈默和悲傷。
5、徐誌摩愛情詩的獨特魅力徐誌摩的愛情詩為他的詩名贏得了極大的榮譽。愛情方面,先是他和林談戀愛的傳聞掀起新的波瀾,後來又因為陸小曼事件推波助瀾。最終,徐誌摩因為無法與陸小曼達成理想的愛情而痛苦不堪。苦澀只有在心裏慢慢咀嚼。對於愛情,徐誌摩說:“我會。我很幸運得到它;不,這是我的生活,僅此而已。”足見他的態度是堅定的。愛情是最個人化的情感,是人的壹生中最有嚼勁的情感之壹。描寫愛情既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含蓄地表達自己熱烈的感情,藝術手法和風格多種多樣。只有真誠深刻,才能打動別人的心。他只有找到獨特的藝術鏡子和表達角度,才能顯示出詩歌的獨創性和詩人的創作。《我來買壹朵長江邊的荷花》是壹首與眾不同的、寫得真實的情詩。它的特色不僅在於它的情感內容,還在於它新穎的意境和藝術表現技巧。在這首詩中,詩人選擇了壹個物體——“蓮花”作為詩人傾訴心聲的“楔子”。借助蓮花展開思緒,漸次開花,是這首詩的特色。詩的第壹節,詩人在長江邊買了壹朵蓮花,“用手剝開層層蓮花,/看著眼前飛來的鴿子,/強忍著壹滴傷心的眼淚——/”雖然感嘆有情人不能在壹起,但感情是克制的。在詩的第二段,詩人品嘗了蓮藕的果肉。似乎聽到了愛人甜蜜而忠貞的話語。“它將永遠是妳的,我的身體和我的靈魂。”詩的第二段,詩人嘗到了蓮心,蓮心是苦的,他的心比蓮心更苦。“我整夜心悸,/我掙不到噩夢,/但我的痛苦”很難有壹個圓滿的結局,但詩人說,“但”除非天翻地覆——但誰能想象那壹天?“詩人認為,只要是忠貞不渝的愛情,只要是靈魂對靈魂的愛情,有什麽力量能阻止戀人在壹起呢?詩人的思想似乎是脫節的、波動的,“剝蓮殼——嘗蓮漿——嘗蓮心”的外在動作和詩人流動的內在思想在詩的結構中和諧統壹。在《築墻》中,是詩人對當時忠貞愛情追求的告白,也是對自由生活的頌歌。”我不僅要妳最柔軟的柔情/香蕉衣永遠包裹我的心“這是怎樣的柔情!但是,詩人的愛情也是艱難的,長久擁有她並不容易。詩人寫道:“我要妳的愛堅如精鋼/在這浮生中築起壹道墻。“這首詩是從西方傳入的十四行詩形式,用詞相近,相關的兩首詩押韻相近:詞/誓,情/心,勁/壁,周/幽。所以有助於表達輕快熱烈的愛情主題。徐誌摩生活的時代是中國社會從封建向開放覺醒的時代,是人們的人格意識從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的時代。此時湖湘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超脫和拜倫式的奮鬥激情,自然觸動了徐誌摩的詩心,從而成為其浪漫主義詩歌之母。他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人格。他美化自己對愛情的渴望。在徐誌摩的大部分詩歌中,愛與死往往是聯系在壹起的。從情感的角度來看,死亡是愛的最高形式,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死亡是生存的唯壹現實:“我不說死亡,所以我不再害怕/擔心,我不再猶豫/這個身體就像壹個囚犯。《愛的啟示——壹種運氣》這首詩是徐誌摩最長的詩。也可以看作是徐誌摩自己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另壹種表達。浪漫的生活激情並不占優勢,真實的土壤還沒有陷進去,有的只是從容無畏的對待生死。6.盡可能地運用各種風格和手法,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徐誌摩的詩並不豐滿,都采用單調的線性抒情方式。而是可以盡可能地運用各種風格和手法,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早在1922年,詩人在《藝術與生活》壹文中,就批評中國的新詩表面上寫實,骨子裏根本不寫實。此外,還有非自然的自然主義和成功發明無意義符號的象征意義。英利中符號的使用就是壹個明顯的證明。這首詩寫得很簡單。我們抓住樹梢,靜靜地站在那裏,華麗的羽毛在樹枝間閃爍。”五彩繽紛的燈光點亮了氤氳-/像春天,像火焰,像熱情。“所以我們這些觀看的人,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樹下,期待這只美麗的鳥兒歌唱。但這壹切都“展開翅膀飛走了,沖破密集,化作彩雲;/它飛走了,消失了,消失了——”於是它帶走了春天,帶走了火焰,帶走了熱情。這首詩沒完沒了。如果我們去尋找這首詩的深層結構和它的“暗意”,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鸝》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壹個寓言,或者說,是壹首象征性的詩。徐誌摩的"雲-水"、"妳-我"、"夜海"、"互光"等意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都可以因讀者個人情感體驗的不同和體驗強度的深淺而得到不同的理解或建構。這就是少比喻、小比喻、個別比喻對“象征”的妙用。徐誌摩詩歌的敘事抒情詩化傾向,簡單明了的意象,幹凈簡單的線性發展,當閱讀結束,詩歌被完整的情節敘述所封閉,單身女士徘徊――歌唱――舞蹈――被淹沒在海沫中――從沙灘上消失。這不是壹個現實中失戀死亡的故事。但是,最後徐誌摩還是用了這個故事或者類似故事的情節。徐誌摩的詩歌仍然接受了傳統敘事詩的基本構思模式。即人物有出場,有結局,情節有起伏,但詩人的表達還是有自己的獨特性。他使敘事抒情詩的詩意表達具有了雙重效果。壹方面,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另壹方面,他敘述了詩人強烈的情感傾向。徐誌摩想盡了壹切辦法。如《石湖胡同七號》中的比喻手法,不僅將小花園中的壹個場景、壹件事物擬人化:“滕娘”、“懷翁”、“唐姑”,還賦予了它們的人物、神態、動作,“善笑”、“有備而來”、“抱樓”、“等待”、“歌唱”。這首詩也包括徐。構思巧妙是這首曲折的詩《呻吟聲》的主要特點。此外,詩人對重要虛詞“也”、“如果”、“但”、“在”的選擇格外用心,語言轉折。將虛詞作為壹串語言珍珠,可以看出徐誌摩詩歌語言的壹個重要特征。徐誌摩《蘇蘇》詩最大的特點是想象力構思大膽奇特,充分發揮了詩人備受贊譽的想象力和“想象寫作”特長,充滿了浪漫的想象和誇張的模仿;在《艾克沙托教堂前》中,徐誌摩嘗試了壹首罕見的詩,用提問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形而上的困惑和思考。在《海闊天空》這首詩中,西方“新批評”推崇的“反諷”手法得到了明顯的運用。在語言陳述方面,如果深入挖掘,我們使用的是“反諷”的主要方式之壹——“誇大陳述的反諷”;至於詩人的對比手法的應用,我有壹個愛好尤為突出。比如,如果把現實生活和天上的星星在視覺、觸覺、感覺上進行比較,那麽現實生活越黑暗,星星就越亮越好。星星越亮,現實越黑暗。徐誌摩是壹位藝術詩人。他推崇壹多音樂、繪畫和建築的詩意美,特別強調音樂美。比如全詩《別康橋》有七節,每節四行,三頓兩餐,不拘壹格,不嚴謹,押韻不嚴謹,抑揚頓挫。濃郁的音樂美也是這首詩的壹個突出特點。每壹行都根據情緒的變化精心調整節奏,就像壹把琵琶,節奏分明,音色和諧,達到了心曲與鋼琴曲的統壹。再比如《月下雷鋒片》這首詩的音樂美,很明顯是因為使用了疊字。“深夜,塔影,/圓月影,秀氣波。就像壹首小夜曲,讓人不忍離去。
綜上所述,徐誌摩是壹位具有強烈西方資產階級人文思想的詩人、作家。愛情、自然、社會問題是徐誌摩詩歌的三大主題,都貫穿著徐誌摩樸素的信仰,被胡適概括為“只有三個大字:壹是愛,二是自由,三是美。”這是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的表現,也是徐誌摩詩歌的思想特色。他的政治理想是英國式的民主制度和泰戈爾式的“鄉村建設”。但徐誌摩的理想更集中於對愛情的歌頌。這當然與詩人的戀愛婚姻經歷有直接關系,也與他受到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雪萊、濟慈、哈代的影響有關,因為他的文化性格具有普遍性,他融合了中國古典詩歌和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精華。他有意識地對新詩形式進行實驗和創新,為新詩美學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為新詩格律形式提供了藝術典範。徐誌摩的詩歌文字清新,節奏和諧,比喻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美,思維典雅,富於變化,追求的是井然有序,絢麗多彩,藝術個性鮮明的藝術形式。我們不僅窺見了徐誌摩,也窺見了當時的社會。即使在現代詩人中也不多見,詩背後的態度無疑是:既然時光飛逝,就要用審美的態度對待每壹寸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