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壹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既體現了歷史積澱和民族傳統,又蘊含了時代的呼喚和現實的要求,呈現出新的內涵和特點。1.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主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壹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熱愛、贊美、忠誠、報效祖國的思想、行為和情感。這種深情和崇高的精神與推動歷史發展、民族進步和祖國繁榮聯系在壹起。愛國主義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特有的思想道德規範。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取決於什麽樣的歷史條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表現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國的鬥爭。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促進祖國統壹。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沒有四個現代化,中國將在世界上沒有壹席之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四個現代化,振興中華,是時代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是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內涵和本質體現。因此,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和基本內涵就是以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統壹的。由這壹基本特征和內涵決定,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突出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國情、基本路線和基本原則的教育,以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的教育。通過教育,振興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引導和凝聚人民群眾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為祖國的統壹、繁榮和富強做出貢獻,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而奮鬥。第二,在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前提下,愛國主義與改革開放有機融合。鄧小平同誌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貢獻全部力量是最大的光榮,損害社會主義祖國的利益、尊嚴和榮譽是最大的恥辱”(《鄧小平選集》第三卷第3頁)。這是小平同誌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對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基本特征和內涵的又壹次重要概括。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但這種開放是建立在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基礎上的。當國家開放了,面對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競爭與挑戰,看到發達國家與我們的現實差距,有些人或抱怨或嘆息,而不是盡壹切努力振興祖國,有些人甚至把差距當成厭惡祖國的“理由”,認為“外國的月亮是圓的”。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同誌反復強調自強不息、自尊自愛的精神。他說,“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立足點。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與合作,更加珍惜經過長期鬥爭獲得獨立的權利。任何外國都不要指望中國是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中國利益的苦果。”(《鄧小平選集》第三卷第3頁)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就不能建立壹個國家。我們在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倡導愛國主義。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不是對改革開放的反動和倒退。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強調對世界的開放性。我們現在搞的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市場經濟下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在內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開放性。縱觀世界近現代史,我們可以看到,“吸收”和“借鑒”是壹個民族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能否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壹切成果,將加速或滯後壹個民族、壹個國家的發展。但是,吸收或借鑒必須立足於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正確處理堅持對外開放、擴大對外交流和堅持抵制外國腐朽思想侵蝕的關系。要采取引進、過濾、吸收、融合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的影響,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實現文化沖突與文化適應的結合。堅持在對外開放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年壹代用比較的眼光看到祖國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增強振興中華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第三,以“重在建設”為原則,愛國主義的歷史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時代特征相得益彰。愛國主義始終是凝聚民族精神、動員和激勵人民團結奮鬥的偉大旗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需要廣泛深入地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認真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歷史。壹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壹部中國人民愛國奮鬥和創業的歷史。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分清精華和糟粕,使中華民族幾千年創造的文明成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新生,煥發新的光彩。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既是傳統教育,也是突出當代中國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以及“和平統壹、壹國兩制”方針的教育。因此,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立足當代,突出時代特征,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和促進祖國統壹事業。特別是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探索性和建設性,開拓創新,以建設為中心,走出壹條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路子。做好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建設、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和基地建設。理論建設主要以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重點對象、教育載體、方法途徑、激勵保障機制,既要體現歷史積澱和民族傳統,又要全面總結多年經驗;還應體現時代特征和現實需要,這是基於當代時代的新升華;既要有新的總結和理論指導,又要切實可行。教材建設要主要改變愛國主義教育教材多,但系統性、針對性教材少的現狀。要編寫更多面向全民、突出重點、系統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教材,既涵蓋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又針對不同對象,如適合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教材,滲透到課堂,與相關學科有機結合,適合中小學生。制度建設應主要著眼於建立長效教育機制。在規定教育內容和實施項目時,應盡可能考慮長遠要求,有些要求應盡可能制度化。基地建設主要是利用好國家資源,註重挖掘和利用各種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建立和利用好壹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更加規範,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以各類教育基地為“活平臺”,廣泛、經常、有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總之,要本著重在建設的原則,把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宏偉基礎工程,壹個項目壹個項目地建設,壹件事情壹件事情地落實,有計劃、有步驟、紮紮實實地逐步推進,努力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氛圍,使愛國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成為我們全社會的主旋律。
上一篇:民國時期土匪兼山東牛仔孫美瑤的故事。下一篇:要問經典,大家都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