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內容:
本單元有三課:第壹課:生活需要消費。第二課:不同的購物場所。第三課:做壹個聰明的消費者。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培養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負責任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能與他人平等交流合作,學會民主參與探究活動。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理解和分析社會事務和現象,嘗試合作地、創造性地探索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培養收集、組織和利用社會信息的能力,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解釋問題。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民生活的關系。
理解個人和群體之間的互動。
了解壹些社會組織和社會規則。
理解文明守法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困難:
1,讓學生逐漸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使學生理解生產和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了解壹些社會組織和社會規則。
四、教學措施:
1,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2.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3、豐富教學內容,從教材到學生整個生活空間,將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情況有機結合。
五、課表:
本單元計劃安排9課時。
四年級第壹課“生活需要消費”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11。
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費,了解最基本的消費知識。
讓學生知道生活與消費、消費與收入、收入與勞動的關系。
讓學生知道家庭消費取決於父母的勞動收入,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了解壹些基本的消費知識,知道生活、消費、收入、勞動之間的密切關系。
培養學生尊敬父母、勤儉節約等良好品質。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準備全家福。
2.為自己和家人準備消費統計(壹周壹學期)。
教學活動的安排:
第壹節課:調查家庭收入,體驗勞動感受。
活動1:調查家庭收入。
進口。帶領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第壹段,並對消費做簡單介紹。
看地圖。讓學生交換家庭照片,介紹家庭情況,認識到我們家的生活用品都是父母的辛苦收入買的,引起學生探究父母收入問題的興趣。
對問題的探究。老師討論了關於學生采訪家長的問題,並制定了采訪家長的采訪計劃。
交流。與學生交流面談,鼓勵學生充分溝通,交代清楚父母的職業和工作,然後填寫家庭收入表。
加深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在討論中認識父母的工作。無論從事什麽職業,都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以勞動為家庭提供收入,激發學生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恩,從而自覺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活動2:體驗勞動
提問,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勞動經歷”和“提示”的要求開展活動,明確“勞動經歷”的相關要求和註意問題。
提醒學生收集和整理廢報紙、紙箱、酒瓶等。,然後自己找購買點去賣。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收入,比如幫人打零工。
總結壹下。總結這次勞動活動的收獲。引導學生認識到收入是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最後填寫“我想說的”,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二類:我家的消費
活動1:我的消費
收集信息。課前收集“我的消費”相關票據,填寫壹周的支出和壹學期的支出統計。
課堂交流。根據課前填寫的統計數據,看看自己的消費情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消費情況,了解自己的消費是否適合家庭收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學生制作。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家庭日常消費記錄卡”,安排學生記錄。
活動二:我家的消費
提供:課前收集的“家庭壹周日常消費記錄卡”,了解家庭日常消費和每月支出情況,收集關於家庭衣食住行支出的賬單。
討論:家庭消費有哪些方面?根據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填寫“家庭月支出調查表”。通過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家庭消費有很多方面,比如買電腦,買書,旅遊,看病。
妳家裏還有什麽其他開銷?讓學生充分談論他們家庭的消費情況,了解他們家庭的消費情況。
對於“如果妳有余額妳會做什麽?”讓學生先討論這個問題,引導他們認識到不能亂花錢,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等等。
四年級第二課“不同的購物場所”
教學內容:教材第12-21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幾個購物場所及其特點。
2.通過探索超市的秘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不同行業的人的勞動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尊重他們的勞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了解幾個購物場所及其特點,培養他們尊重和熱愛勞動的美德。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在課前調查和統計購物場所的人數,讓學生實際在購物場所購物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2.老師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活動的安排:
第壹節課:超市探索的準備
找到問題。讓學生報告課後調查和統計的不同商業場所的購物者人數,然後根據繪制的統計圖,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喜歡在超市買東西。並提出問題:為什麽很多人喜歡在超市買東西?
討論交流。我根據自己的調查和統計,對大多數人喜歡去超市買東西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假設。
引導詢問。在學生自己假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共同提出幾個假設,然後根據個人意見分組學習。
制定壹個詢問計劃。各小組根據各自的調查目的,制定調查計劃,確定調查訪問的時間、地點、對象、方法和內容。
準備好。根據計劃,做好研究的準備工作,比如記錄書籍。
第二節課:探索超市
學生們分組去超市探索。各組去超市時,要在家長或老師的陪同下進行探索活動,提醒學生註意交通安全。
每個小組在超市進行調查和采訪。指導學生註意觀察,先在小組裏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找超市的工作人員解決,得到他們的幫助。要求學生在面試中註意禮貌。
及時記錄妳觀察或采訪的內容。
每個小組整理超市探索後獲得的數據,以便進行班級交流。
第三節課:超市探索總結
每個小組根據在超市調查和采訪中獲得的信息進行討論,以驗證他們之前的假設是否正確。
組內分工,整理討論。重點是對自己假設的驗證,知道哪些假設是對的,哪些假設是錯的。
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匯報調查和訪談的基本情況、獲得的相關信息以及對本小組提出的假設的驗證情況。
總結梳理,發現新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根據性問題,制定調查訪談方案,供學生調查核實。
四年級第三課“做壹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學內容:22-27頁的教材。
教學目標:
1.了解購物的基本知識,學會比較商品的價格和真假。
2.了解消費者的權益,增強學生的消費者保護意識。
3.做文明消費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購物知識,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
2.培養學生成為文明消費者。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參加壹個購物活動,了解基本的購物知識。
2.準備壹些購物場所的課件和圖片。
3.收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內容。
教學活動的安排:
第壹節課:我和媽媽去購物。
活動1:
1.課前活動:安排學生在課前去商店進行壹次購物活動,收集購物的基本知識,獲得購物的基本常識。
2.自學教材:讓學生在理解每張圖片含義的基礎上,學習基本的購物知識。
3.組織溝通:回憶自己實際去購物的時候做了什麽,結合自學的知識,談談自己做對了什麽,需要改正什麽。
4.總結: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帶領學生總結基本的購物知識。比如買食品要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買隨季節變化降價的物品。物品包裝不同會導致價格不同。
第二課:我是壹個聰明的消費者。
1.組織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去商店買東西應該註意什麽。如:買便宜好用的商品,比較商品價格,註意禮貌等等。
2.組織課堂和小組。準備表演:模擬購物。
3.模擬表演:找幾組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去商店買東西。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購物時,別忘了向售貨員索要發票。如發現所購商品有質量問題,應及時找店內相關人員調換,並出示購物發票。
4.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學解決“如果店家不同意換貨怎麽辦?”這個問題。指導學生談論“妳或妳的家人購買的商品是否對妳或妳的家人造成了傷害”和“妳是如何處理的?”
5.老師介紹:老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相關內容和課前收集的消費者索賠案例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了解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第三類:消費三元
1.課前準備:安排學生從零花錢中拿出3元錢進行活動。
2.組織討論:組織學生討論如何花這3元錢,重點是找出學生花這3元錢時誰是最聰明的消費者。教師要註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3.3元錢的消費:組織學生去商店消費,並提醒學生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註意比較商品的價格和質量。
4.交流思路:組織學生在消費3元錢的過程中填寫課本提供的“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