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總序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第壹孝,第二誠信。泛愛人,惟親仁。有余力就去學文學。它從人的根源出發,教育我們從這些方面塑造自己的德性。第壹孝,就是壹個人首先要心中有愛,孝敬父母。如果壹個人連養育他的父母都不能尊重,那麽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礎,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長輩、領導、同事、兄弟、朋友,他的所作所為也很難得到認可。下壹次,我真誠地認為,我們應該謹慎生活,信守諾言,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誠實。從壹個小人物到壹個大企業,如果他不能對人坦誠,那他靠什麽立足於社會?泛愛人,惟親仁。有余力就去學文學。意思是與大眾交往時要平等,要善良,要以仁心親近人,時不時向人學習。這些都是學習的基礎,必須要做。如果已經做到了,還是要學習壹些其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這是教我們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從各方面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學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的教誨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言行中。學習弟子規則不僅是壹個提升個人修養的過程,也是壹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社會。
學完弟子規則,明白了很多道理。面對它,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進則孝”、“出則孝”、“誠”、“信”、“泛愛”、“善”、“不遺余力學文學”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道德體系,其核心是做人之“道”。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反復閱讀了蔡禮旭的《快樂人生》,越讀越覺得這的確是壹本人生智慧和人生的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自然運行規律。“德”就是教會人類如何在不違背做人原則的前提下,遵守自然規律。其本質是五關系:父子親,君臣義,夫妻異,老幼有序,朋友守信。它教我們如何修身養性,按照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順序。不修身養性,就不可能治國平天下。
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它以善良、尊老愛幼和真誠待人而聞名...這些優良傳統從古到今都廣為人知。當妳讀《弟子規》時,妳似乎置身於文明和做人的道德大道之中。
諸德孝為先。孝順是做兒子的本分,但我經常以大線講究孝順,從不講究小。《弟子規》只是告訴我們,孝順必須從小事做起,孝順要壹直在,不是壹時壹念。
“欲報恩,則忘怨,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雲:“被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懂得感恩。感激那些給我們生命、知識、衣食、庇護和批評的人。永遠把對別人的愛記在心裏,學習別人的美德。提升自己,感動別人。
看完《弟子規》,我發現我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或者我認為正確的言行,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原則,但它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生活的表象,而是生活的本質。人生最重要的是人品。想做什麽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才是照耀靈魂的永恒陽光!在認真閱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腦海中的塵埃。
我記得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您:
播下思想的種子,妳會收獲話語;
播下言語的種子,妳會收獲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妳會收獲個性;
播下個性的種子,妳將收獲命運。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深刻的內涵所感動。因為自己的無知,誤解了很多先賢的教導,甚至叛逆地把壹些傳統文化當成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覺得“我們是中華兒女的驕傲”。覺得那是空洞的口號。這才明白了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受到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壹代又壹代賢惠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交朋友,謙虛善良.....幾千年的文化造就了這麽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品質。但是為什麽報道說巴黎聖母院裏“不要大聲說話”是用中文寫的?在泰國皇宮的廁所裏,也要寫上“去後請沖水”;在美國珍珠港,垃圾桶上赫然寫著“請把妳的垃圾留在這裏”......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降到了最低點!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事件”。為什麽壹個曾經拿過全國比賽冠軍的聰明大學生會對曾經嘲笑過他的室友做出這種事?其中壹個室友活了下來,因為她主動提出幫馬加爵做飯。這引起了社會對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廣泛討論和關註。
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既然意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入手,進行彌補。讓我們培養的學生步入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為基礎的。其中,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壹棵大樹,只有根紮得穩,才會枝繁葉茂。做人,只有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壹個擁有謙遜、尊重、善良、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壹樣,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力,是不可能創作出壹幅優秀的作品的。如果他不知道做人的基本原則,按照自己的意願武斷行事,他就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我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學習了《弟子規》後,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把這份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壹點,從我們的班級教育中壹點壹滴幫助每壹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嗯,接觸傳統文化壹年了。其實這個計算不壹定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壹個人,任何時候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壹個不斷傳遞的過程。就像我的壹個語文老師說的,“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山裏的村民,不管是壹知半解的文字,還是壹個字,他的壹言壹行,都表現出儒家文化的修養。”我對這句話的感受越來越深。壹種思想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哪裏可以不受影響?盡管傳統文化在現代遭受了許多災難,但它在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禮等傳統觀念,尤其是在行動方面。所謂弟子規矩,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最初,這本書被用作兒童啟蒙讀物,其效果與《聖紫晶》差不多。但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部經典是合適的。尤其是現在社會道德失範,仁人誌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和人文關懷,創造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學習經典尤為必要。
學習的過程是認同的過程,而影響自己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應該很容易記住門徒規則,但要真正對壹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需要時間。人的壹生壹定有壹些原則,潛意識裏被這些原則所約束。學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的教誨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言行中。
學習弟子規則不僅是壹個提升個人修養的過程,也是壹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於壹個人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社會,這個世界才能成為和諧世界。
有點長了。自己刪。我只能幫到這裏。祝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