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委關於“十壹五”規劃的建議,未來五年要把握“壹條主線”、“三個提升”、“六個重點”的總體部署。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全區各項工作,繼續實施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眾服務水平;加強和諧房山建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生態保護建設,不斷改善環境質量;進壹步深化各項改革開放事業。
二、“十壹五”發展的主要任務
(壹)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積極發展新興產業
(1)產業結構調整
“十壹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主要通過發展技術密集型企業、關閉資源型企業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重點建設石化新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基地,培育石化新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裝備制造、都市工業和生物工程、新醫藥五大產業,建設長溝、竇店、大石窩、劉立河、周口店、石樓六大農民就業產業基地。
到2010,初步形成京西南新興產業帶,成為首都石化新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裝備制造的產業基地。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6543.8+043億元,年均增長654.38+07.3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654.38+0.25億元。
(2)產業基地建設
建設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以燕山石化為主體,整合帶動東流水開發區、房山科技工業園、燕房園、石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石化產業及其下遊產品,重構以深加工和終端產品為特色的北京化工整體框架,建設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10,建成產業鏈完整、集聚效應突出、環境優美的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
石化新材料基地建設應限制發展區域,鼓勵技術升級。要制定園區項目準入標準,做好項目環評,堅決不上汙染水源和空氣的項目;建立投資強度標準,進入基地的投資項目不得低於綜合標準的要求;要深入分析進入基地的項目成長的可持續性,既能解決近期就業又能長遠發展的項目要納入重點支持發展序列。
石化新材料項目原則上不能跨大石河,其他園區不再承接此類項目。擬建項目和在建項目必須得到汙染治理投資的充分支持,以確保項目開工後環境質量不受影響。
建設新的建材基地。以竇店產業集聚為龍頭,發展新型建材產業,形成相關產業集群,實現二三產業互動發展,最終打造成為北京市級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和新型建材產業生態示範區。
建設6個新型建材基地、長陽建材專業市場、閻村建材綜合市場。生產項目要嚴格控制進入基地的標準,高能耗、高消耗、高汙染的項目不能進入基地;附加值低,平均每噸產品產值達不到要求,進不了基地;進入基地的項目必須是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低消耗、低能耗、低汙染、成長性強、不消耗當地資源的新型建材產業。
要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建材行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發揮資源優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逐步壓縮傳統建材產品的空間,大力發展新型節能環保綠色高科技建材產品,實現房山區建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優先發展高端高效產業,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緩解就業壓力。要充分利用區域內中央和市屬企業機械制造的技術和裝備實力,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市場導向作用,瞄準國際國內市場,開發現實市場和潛在市場;堅決淘汰壹批落後產品;通過項目匹配、主配結合、橫向聯合、縱向延伸、多元化經營、混合並購等多種方式,推動優質資產向重點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通過集中、配套、轉移等方式調整現有企業,依托光機電壹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和發展,重點生產加工機械、工程機械、供電設施、農業機械、金屬制品、基礎零部件等。
(3)新興產業的關鍵支撐點
發展都市工業。以促進就業為重點,以產業結構升級和改善為目標,重點發展服裝產業和食品飲料加工業。服裝行業應重點發展名牌服裝,采取分散集團化管理模式,樹立房山服裝行業新的整體形象;食品飲料加工業應以倡導綠色理念、突出地方特色、積極招商引資、構建產銷體系為指導思想,調整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組織結構,走農、工、科、貿壹體化發展道路。在開發區域優勢產品的同時,積極發展冷凍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和綠色食品,重點發展微波食品、功能食品、牛羊肉加工、果汁飲料制造和食用菌深加工。
培育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依托首都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優勢,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制藥集團,大力發展現代中藥制劑、生物工程藥物、酶制劑、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產品。重點發展中藥和天然藥物;積極發展生物工程制藥;發揮酶制劑領域的生產和技術優勢,促進產品升級和系列化;提高化學制藥工業的規模和實力;大力推進以醫用材料為基礎的醫療器械發展。
(4)建築和房地產業
鞏固建築業的發展。核心是產業結構的升級,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產業資源的高度轉移。逐步改變房山區建築業在建築市場上以低端產品為主的形象,不斷拓展建築業的產業領域,更多地向房地產、市政、建材、環保工程、能源調度工程等領域拓展,帶動和促進其他產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使建築業繼續在房山經濟中發揮支柱作用。
“十壹五”期間,建築業總產值已達550億元以上,復工面積保持在4600萬平方米以上(不含中國鐵建局)。
適度發展房地產業。重點是通過房地產開發建設高標準住宅小區,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進程。以良鄉、城關為中心建設商品房項目,同時向周邊城鎮平原地區擴展。在竇店、劉立河、韓村河、長陽等地,以開發普通住宅為主,適度開發高檔住宅。利用青龍湖鎮、長溝鎮的水資源優勢和良好的自然條件,重點布局旅遊地產和綜合休閑娛樂項目。
(5)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淘汰“三高壹低”企業。堅決淘汰“三高壹低”企業和汙染嚴重、消耗高的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采用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在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的同時,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
加大改造力度,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引進和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把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發展結合起來,逐步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六)有序關閉整合礦山企業。
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逐步退出。現有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逐步退出,非煤礦山企業逐步關閉整合。整合後,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要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變無序開采為有序開采。
積極發展和培育替代產業。發展山內特色種植、綠色養殖、民俗休閑旅遊、生態修復、生態保護、農產品深加工等替代產業項目,建設山外替代產業聚集地,重點發展都市型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替代產業項目200個以上,安排就業3.6萬人。
實施山區人口搬遷工程。充分利用煤礦和非煤礦山調整的有利政策,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內遷”與“外遷”相結合的原則,分期分批完成山區搬遷工程。
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培育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提高流通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的地位,加快發展高等教育服務業、咨詢業、信息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金融業、保險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力爭到2010實現與北京“321”產業結構的對接。
(1)支持傳統服務業
繼續支持餐飲、賓館、修理等傳統服務業發展,方便群眾,增加職工收入,緩解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積極發展流通產業。
商業布局。加強政府管理和引導,限制短期商業開發行為。拓展商業性就業市場,開辟流通渠道,註重流通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互動。構建與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商業相適應的、具有鮮明先鋒宜居特色的現代化新城區域流通服務體系。
“十壹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4.5%,保持了商業在第三產業中的主導地位。構建生活服務和產業服務兩大服務體系,構建城市新區、中心鎮、建制鎮、山區鄉四級流通規劃網絡。生活服務體系按照“5-26-260”布局,即良鄉陳宮商業中心街區等5個商業中心,竇店廣場等14個社區商業中心,張坊等12個鄉鎮商業中心,良鄉、煙坊城區140個社區便民點,鄉鎮區域90個便民點。在產業服務方面,重點加快旅遊配套設施、物流產業基地、建材批發基地建設,推進農產品交易載體建設,做好工業區產業服務配套。
發展物流業。發展現代物流基地,既要準確定位物流運營模式,嚴格把握對區財政和就業支持的貢獻率,也要準確定位物流載體,保證物流基地的快速成長和擴張,使之與房山區建設宜居新城和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相壹致。
做好物流基地軟硬件管理,規範物流產業,發揮物流產業基地的集聚、擴散和輻射效應。為首都流通產業提供物流支撐平臺,使之成為北京西南地區重要的流通節點,提高流通效率。
利用良鄉的地理、交通優勢,重點打造良鄉物流產業基地,自主設置配送加工區、貨物儲運區、商貿物流區、管理信息中心、園區綜合辦公區、市政公共設施區、配套住宅生活區等多個區域。
(3)加強交通運輸業
完善北京西南公路貨運樞紐體系加快貨運業發展。完成主貨運樞紐建設,包括集裝箱裝卸倉庫、零擔站房、儲運倉庫、停車場、集裝箱堆場、裝卸堆場、裝卸平臺等。,使貨運成為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
完善綜合客運樞紐體系,改善居民出行條件。以軌道交通樞紐為中心,建設公交客運樞紐和出租車調度站。
(4)大力發展旅遊業。
按照“強化中心、打造龍頭、建設兩廊、發展片區”的新布局,強化房山新城(良鄉)旅遊集散中心的服務功能。打造青龍湖旅遊發展新龍頭,建設南部親水生態休閑度假長廊、北部野趣休閑觀光長廊,開發良鄉、長陽、劉立河等小清河流域溫泉、水上休閑產品。高起點打造“八景五品”(八景包括青龍湖、石花洞、連勝、百花山-百草盤、杜詩、雲居寺、方上、周口店,五品包括良鄉(含長陽)溫泉度假村、劉立河休閑體育經濟區、韓村河井村、長溝時尚水鎮、大石窩旅遊商品。
到2010年,接待遊客達到9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約1417萬元,為全區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約10,000個。
“十壹五”期間,我們將著力打造品牌、培育精品、整合資源、提升產品、拓展市場。啟動以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杜詩風景區、青龍湖風景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等為代表的龍頭項目。以良鄉(長陽)溫泉休閑度假區、石花洞景區、雲居寺景區、方上景區、長溝鎮龍泉湖景區、劉立河溫泉世界、生態古城為例,以大石窩石雕藝術園、連勝景區、百花山景區為例,
(五)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態。
根據房山發展新城的功能定位,要變資源密集型為資本密集型,變資本密集型為智力資本密集型,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積極發展咨詢業、信息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金融業、保險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態。
充分利用高教園區的特殊消費需求,建立高層次的高等教育服務業。按照“組團-子”結構,在適當區域規劃壹條小型步行街或小型商業廣場;在公園外,適當增加娛樂設施的比重,增加能吸引青少年的體育娛樂項目。
3.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
(1)農業結構調整
農業結構調整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努力減少第壹產業從業人員,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有序轉移,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來自非農產業。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20億元。
(2)農業基地和主導產業建設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農業產業化為目標,結合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項目推進,大力發展園區農業、精細農業、加工農業、特色農業、科普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形成磨盤柿、食用菌、豆類、民俗旅遊四大主導產業,建設奶牛、雞、肉鴨、優質梨、幹果、蜂產品六大特色產業基地。
(三)農業重點工程建設
“十壹五”期間,將抓緊農業項目建設,包括新湖苑、龍門、三都河、靖遠綠洲、大寧五個生態旅遊項目;北京格瑞托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深加工、凱達恒業豆業產業園、劉立河肉鴨產業化、烏蘭山柿子酒加工廠、北京佳能達食品有限公司、青龍湖苗兒崗食用菌棒加工廠6個加工農業建設項目;6個設施農業建設項目:北京龍仁綠色產業設施基地、北京神州綠色高普標準設施蔬菜基地、長陽鎮設施農業、大石窩鎮南河村設施蔬菜基地、水果保鮮設施、尤家粉食用菌種植基地;山區民俗旅遊示範村、山道食用菌種植、山區柴雞生態養殖、蜂業基地四大生態富民工程;水源區濕地保護綜合治理和山區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奶牛養殖協會、豆類互助合作保險項目、規模化養殖場糞汙綜合治理項目。
(4)推進農業綜合改革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將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諸多環節連接成壹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實現種植、養殖、生產、供銷、貿易、工業、農業壹體化經營,提高農業的增值能力和比較效益,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形成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加強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地力質量不下降。
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大良種良法特別是農產品的推廣力度。
(二)加快城鄉協調發展。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新農村建設的原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政府引導、農民自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積極穩妥、分步推進、創新機制與建設管理並重”的原則。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村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農民教育、農村管理等內容,使農村環境變化與產業發展同步,以良好的民俗提升農民素質,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設。
政府引導與農民意願。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堅持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的意願和選擇,依靠群眾的力量推進新農村建設;政府認真履行農村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大力教育引導農民,調動農民積極性。不強求命令,不包辦壹切。
適合鄉村,突出特色。從實際出發,結合村莊發展水平,堅持“分類指導、壹村壹策”的原則,采取整體建設、局部改造、環境改善等方式,建設生態、文化、節能特色鮮明、風格新穎、富有時代氣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抄襲,不雷同。
積極穩妥逐步推進。堅持“統壹規劃,分步實施”,根據村莊的區位和發展階段,尊重客觀規律,從現有的經濟基礎出發,明確階段性目標,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逐步提升,思想上不急躁,行動上要有緊迫感。不負債,不攀比,不急行軍,不壹刀切。
創新機制與建設管理並重。牢固樹立“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意識,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社會事務管理機構,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村莊管理長效機制。不流於形式,不搞形象工程。
(2)建設新農村的目標
以“環境、生態、宜居、和諧”為主題,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村莊整治為突破口,通過改造農村環境、完善社區服務、發展農村產業、創新村莊管理機制、改變農民精神面貌,
根據《房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準》中的初級、中級、高級、先進四級標準,“十壹五”期間,將基本形成功能清晰、空間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高效的村莊建設體系,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城鄉協調發展。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社會事業大幅發展,精神文明顯著提高。
(3)新農村建設的重點
著力培育基礎產業,增強農村發展的帶動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初步建成經濟發展、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強村內道路改造,完善村路網體系。完善村級供水設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加強環境整治,優化村莊生態環境。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搞好信息網絡建設,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創建節能新村。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消除農村隱患。
(4)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增加公共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建立城鄉均衡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機制;建立新型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向非農產業轉移。
2.加快房山新城發展
(1)房山新城功能定位
推進城市化進程,應以發展新城建設為目標,堅持新城發展的功能定位。
房山是北京西南面向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應建設成為北京聚集新興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城市發展新區。
房山的產業定位是首都經濟圈石化新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裝備制造和物流的重要基地。
房山要建成北京大都市重要的文化旅遊區和綠色生態保護區;
房山作為北京西南的生命線,要確保首都水、電、氣供應渠道的安全。
(2)房山新城的空間布局
需要形成三個不同發展定位的生態功能區劃:
高山生態涵養區——以生態涵養為主,適度發展旅遊業;
低山生態建設區——以生態修復為重點,發展新型都市工業、都市農業和旅遊業;
平原生態協調區——是在協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的重點。
堅持兩核兩帶三廊的空間發展;
兩個核心——良鄉組團和燕坊組團,作為區域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和客運樞紐。
兩區——山前開發區,作為綠色人居、綠色加工業、都市農業和生態旅遊的主要發展區域;平原開發區是綠色農業、都市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點發展區域。
三條廊道——南線親水生態休閑廊道、北線異域休閑廊道和永定河、小清河溫泉休閑度假廊道。
(3)城鎮體系建設
房山城鎮體系由新城、重點鎮、壹般鎮和中心村四級構成。新城包括良鄉組團和燕坊組團,重點鎮包括竇店、劉立河、韓村河、長溝、長陽、燕村、青龍湖、周口店,壹般鎮包括杜詩、河北、張坊、大石窩、石樓,中心村指各山區鄉政府所在地。
(4)新城建設的基本原則
堅持建設京冀區域樞紐、特色產業新區、山水名城、宜居宜業新城的長遠發展目標;堅持發展新城的功能定位;堅持“城市化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帶動城市化”;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梯度推進、重點突破”。
3.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公路網體系
進壹步提高公路網密度和通達性,建立由主幹道、次幹道和區鄉道路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區域公路網。“十壹五”末,全區公路裏程達到2125.64公裏以上,公路網密度達到105公裏/百平方公裏。
主幹道網絡建設。重點抓好國道G107良鄉至六裏橋段的改造和國道G107良鄉至劉力段的升級改造工程。
到“十壹五”末,完善京石高速、進京第二通道、國道G107、國道G108等覆蓋新城和部分重點鎮的幹線路網體系,綜合解決過境交通問題,實現客貨兩用車分開管理。
次幹道網建設。完成長洲路、方靜路、馮亮路、梁靜路延長線、燕東輔路等5條市政公路新建工程,以及大建路、賴寶路、梁靜路、黃亮路、靖州路終點站段、李悅路聯絡線、方毅路、梁坨路等8條市政公路改造工程。
到“十壹五”末,將形成六環路、梁靜路、京洲路、長流路四條東西向快速幹道和韓昌路、方毅路兩條南北向快速幹道網絡體系,實現中心城與新城、新城與新城、新城與重點鎮之間的快速通道。
區鄉公路網建設。建設百花山至趙辛店、房山南關站至李巖“七橫”公路;建設保水至杜詩、宋家臺至六都“八縱”公路;建設良鄉至鵝屋、良鄉至馬村“十條放射狀”公路。
到“十壹五”末,初步形成“七橫八縱十放射線”覆蓋全區的區域公路網體系,實現區域內鄉鎮全面聯通。
(2)加快城市道路建設。
良鄉集團要在五年內完善由白楊路、長虹路、良鄉東西路、政通路至辰光路、楊光東路至楊光西路、蘇莊街、西路街、昊天街至關良街、陽光街、於越路組成的“五橫五縱”城市路網體系。燕房集團要在五年內完善由大千路、京洲路、古八路、劉放路、房兜路組成的“三橫兩縱壹斜”的城市路網體系。京周公路過境交通由水笙西街承擔,鮑靜公路過境交通由於越路和水笙南街承擔。
(3)啟動軌道交通建設。
根據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房山軌道交通壹期規劃從北京市中心到良鄉,二期和三期規劃到燕房店、竇店和劉立河。壹期由良鄉至地鐵M9線連接郭公莊站,以架空線為主,地面線為輔,全長24公裏。房山軌道交通建成後,將大大縮短與城市中心區的距離,成為解決大眾交通問題的第三條進京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