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現實主義:起源於法國,具有鮮明的開拓精神,1916的達達主義“摧毀壹切”“清除壹切”給了它強大的靈感。1924年《超現實主義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運動的正式開始,該運動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法國達到高潮,在40、50年代擴大為世界現象,於1969年結束。它強調表達超現實主義和超理性的無意識世界和夢幻世界。他們超越現實世界的束縛,重視直覺,認為潛意識和夢是最真實的。提倡無意識寫作,不需要任何主題。“自動書寫法”和“夢境記錄法”應用廣泛。作品光怪陸離,誇張晦澀,神秘莫測。對後來的荒誕、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都有影響。代表人物有布萊頓(1869-196 6)、阿拉貢(1897-1983)、艾呂雅(1895-1952)等。
3.後期象征主義:是19末期象征主義的延續和發展,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了又壹個高潮。我們主張通過直覺把握內在的真理,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把抽象的觀念以感性的形式體現出來,用形象和符號隱含人生的哲理。比象征主義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思考。它主張通過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人復雜微妙的主觀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藝術效果。英國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是其代表作。此外,還有瓦列裏的《海邊的墓地》(1871-1945),裏爾克的(1875-1926),梅特林克的戲劇《青鳥》,俄國和葉賽寧的布洛克的《十二》。
4.表現主義:繪畫起源於20世紀初的德國,後來擴展到音樂、文學等領域。它的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達,不是復制”。要求突破事物的表面,展現事物的內在本質;突破對人類行為的描述,揭示其內在靈魂;突破對暫時現象的描述,展現永恒的品質和真實。在藝術方法上,由於強調永恒,人物往往是某種* * * *的抽象或象征;因為強調寫內心活動、直覺和夢境,所以經常使用內心獨白、夢境和潛臺詞;情節離奇突兀,文筆誇張扭曲變形荒誕,突出主觀感受,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卡夫卡(1883-1924)的《城堡與變形記》,美國奧尼爾(1888-1953)的《毛猿》,捷克科幻作家卡佩克(1890)。
5.意識流:以無意識活動為文藝表現對象,暗示不同層次的心理活動,強調人的意識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在作品中,情節淡化,作者不介入,人物直接表達內心活動,作品按照人物意識的流動而不是情節進行結構,打破了時間順序的敘事模式。隨著人物意識的流動,通過自由聯想表達主題,不受時間限制地組織情節。過去、現在、未來相互顛倒、相互滲透、相互重疊,主體結構為網狀。代表作和作品有愛爾蘭喬伊斯(1882-1941)的《尤利西斯》、法國普魯斯特(1871-1922)的《逝去歲月的回憶》、美國福克納(1922)。
6.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產生於法國,在歐美日益流行。它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壹方面,揭露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謬和醜惡;另壹方面,它表現了人們不幸和毀滅的命運及其孤獨、絕望和恐懼的思想和情感,同時也鼓勵人們與沈重的現實壓力作鬥爭。在藝術上保持更多的傳統風格,在思想上探索哲學深度。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薩特的《惡心》(1905-1980)和加繆的《局外人》(1913-1960)。
7.荒誕派戲劇: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在思想上,他繼承了存在主義的荒誕觀念,在藝術上吸收了超現實主義。世界和人生的荒謬以荒誕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生命的無意義,人的異化,人與世界的分離,人與人的異化。刻意采用與傳統戲劇相反的手法,營造出強烈的荒誕效果。有著模糊的背景,象征的,道德的,誇張的,不合邏輯的場景,抽象概括的人物,非理性的,無意義的語言。代表作家作品有:尤尼斯(1912-)的《禿頭少女與椅子》、貝克特(1906-)的《等待戈多》、俄羅斯的阿達莫夫(1908-1970)。美國阿爾比(1928-)的《動物園的故事》,法國讓·希娜(1910-1986)的《陽臺》等。
8.新小說派: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懷疑時代》中“懷疑精神”的產物。反對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模式。認為小說應該主要描寫事物的世界,揭示人的潛意識活動,通過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表達“潛在的真實”。無意義、無情節和非人化是新小說派的三個基本論點。文體創新。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娜塔莉·薩羅特的《無名氏的肖像》(1902-)、艾倫·羅布-格裏爾的《橡皮擦》(1922-)、米歇爾·布托爾斯的《米蘭巷》(1926-)、克勞德·西蒙(1926-)。
9.黑色幽默:60年代興起於美國。黑色——陰郁、悲觀、寒冷、苦澀。認為世界是壹片荒地,歷史是壹團亂麻,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既沒有充滿自信的莊嚴悲壯精神,也沒有敢於藐視對手的光明喜劇精神,只能是“苦惱者的微笑”。黑色幽默不僅是嘲諷他人,也是自嘲。喜劇不僅用來應對醜陋和畸形,也用來應對痛苦和不幸。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海勒(1923-)、馮內古特(1922-)、巴斯(1930-)、品欽(1937)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10,魔幻現實主義: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始於20世紀40年代,在60、70年代達到高潮。它植根於民族文化傳統,也吸收了歐美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化現實為幻想而不失真實”,在對現實生活的敘述和描寫中,引入了大量超越自然的因素。劇情中經常出現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影,時序關系被打亂。這些場景往往是象征性的,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1928-),墨西哥魯弗的《佩德羅·帕拉莫》(1918-),阿斯圖裏亞斯(1899-1974)。
(1)求大學課程的英語翻譯藝術。
芭蕾舞基礎訓練
大學英語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音樂理論&;視唱
種族民間舞蹈
體育運動
舞蹈作品欣賞舞蹈作品欣賞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藝術概論藝術概論
藝術實踐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形式與政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