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元宵節更加熱鬧,是中國古代元宵藝術發展的巔峰。繁榮的工商業使明代社會尤其是城市形成了壹種“奢靡”的時代氛圍,皮影的藝術“雅化”傾向更加強烈和鮮明。從明代到清代,技術形式壹直是奢靡典雅,絢麗多彩,精美絕倫。明清時期,元宵節實現了深刻的價值轉型,擺脫了現實意義上的信仰關註,走向了以審美娛樂為主旋律的娛樂領域。明代元宵節為期十天,燈籠藝術發展得更加充分,燈籠的種類也更加多樣化。屆時將有金蓮花燈、玉塔燈、蓮花燈、荷花燈、刺繡燈、雪花燈、書生燈、媳婦燈、和尚燈、將軍燈、石婆燈、劉海燈、駱駝燈、青獅燈、猿猴燈、白象燈、鯰魚燈、螃蟹燈、羊皮燈、放牧燈等數十種燈籠。明清時期燈籠的專業產地、蘇州府、福州、新安、開封府、杭州府,自宋代以來就很有名。這時,佛山、潮州、泉州、漳州、廈門、海寧、揚州、丹陽、泰州、南京、青州、成都、北京、太古等地也以制作燈籠聞名。著名工匠也相繼出現,明代有、王選、趙克禮、、、趙、顧後山、張九炎、包壯行,清代有牛、許、沈、徐誌祥、沈澤安等。除了能工巧匠,還出現了壹批燈籠收藏者,可見明清時期燈籠藝術的繁榮。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在我國北方地區,還有壹種冰燈,這是壹種受氣候條件影響的特殊觀賞燈。正月十五前後,北方氣溫最低。這時候的冰可以當燈用,可以持續幾十天。利用冰晶瑩剔透的特性,輔以點燃的蠟燭,營造出自然、古樸、多彩的效果,成為北方燈籠藝術的壹道獨特景觀,冰燈原本是東北特有的,隨著清朝的入關,成為中原地區元宵節的習俗。他們的生產在清代已經成熟。由於電燈的廣泛應用,這種冰燈藝術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種類日益多樣,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北方元宵節最具影響力的景點。燈籠的造型基本以四、五、六為基礎,象征四季、五方、六江之數,上面的裝飾更加精致,更具象征意義。燈籠的主題內容和造型裝飾的結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吉祥文化。
除了造型和裝飾的豐富,每個燈會場所的位置管理也是壹門藝術,在宏觀布局上,燈會藝術已經融入了中國繪畫和古建築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的畫論中,有“有望”、“可行”、“可遊”、“宜居”等各種各樣的山水畫。花燈場景的布置是將花燈藝術的空間意識轉化為時間過程,利用空間的流暢、阻隔、起伏,使人欣賞空間、時間、秩序、節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