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表達了壹個君子對追求富貴名利的世俗心態的不屑,對清正廉潔生活的追求。
《遊方婷記》壹書表達了君子面對逆境可以貧窮卑微,從容應對的思想,也指出了統治者扼殺人才的行為。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壹篇散文。本文通過對荷花形象和品質的描寫,贊美了荷花忠貞不渝的品格,從而表現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寬厚的胸懷。
《書友方婷》是北宋黃庭堅寫的壹篇散文。文章以蘭的獨特性格比喻君子。全文既有對的褒揚,又有對蘭、惠等君子學者的比較,使人既想到周敦頤《胡艾蓮說》的比喻,又很容易引經據典。
《胡艾蓮說》的創作背景:
據鄧顯鶴的《周子全書》和清代的《編年史》記載,“八年已過。正月初七,王先生到杭縣為都,邀余杭錢(陀)和思明沈希言訪石,題詩。5月寫了《愛蓮說》,沈希言的書,5個印章。錢上石,即十五日。”王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甘州縣誌》記載胡艾蓮書院,曰:“胡艾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是督察考所,有周茂樞荷塘遺跡。”還有胡艾蓮館的詞條:“濂溪書院原在東北,遺於玉虛觀……”這些記載充分證明了蓮池是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至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前州將軍時修建的。
《遊方亭》壹書的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元福建(1098—1100)作者貶戎州時。容州有座山叫嵐山,山上有野生蘭花。他把它移植到院子裏,建了壹個小亭子,叫“遊芳亭”。在北宋的黨爭中,黃庭堅屬於蘇軾派,多次受到新黨的攻擊。但是,他沒有恨,也沒有罵。蘇軾稱贊他:“是說他超然於塵埃,獨立於萬物,乘風而行,乘空而遊,這是壹個在這個世界上不孤獨的君子所不能用的。他雖自暴自棄,卻得不到世人的朋友。”(《答黃書》)這個評價高得不能再高了。
黃庭堅先後將自己的住所命名為“任雲堂”和“艾慕安”,足見他的人生態度。他“和而不同”,像壹株蘭花,含蓄,不張揚,內涵深刻,講求氣節。中國古代壹直有“芳草佳人”的傳統,這是壹個典型的比喻:用自然界的壹些動植物來比喻人的品行。周敦頤通過這篇文章確立了蓮與君子的牢固類比關系,黃庭堅通過這篇文章確立了蘭與君子的牢固類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