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的牦牛放牧制度和舍飼制度各有什麽優缺點?

傳統的牦牛放牧制度和舍飼制度各有什麽優缺點?

(1)傳統放牧制度

1)純牧區傳統放牧制度青藏高原純牧區的放牧制度壹般是三季四期草地利用的放牧制度。春天和秋天的草原是壹樣的草原。每年5月中旬進入春季草原,放牧至7月上旬,為期45-50天,期間完成整群、驅蟲浴、剪毛閹割、疫苗接種等工作。7月上旬至9月下旬,夏季草原放牧時間為80 ~ 90天,期間主要任務是育肥和擠奶。9月底至10結束,放牧時間40 ~ 45天,期間完成整群、屠宰、防病驅蟲、冬貯草等越冬前工作。10年末至次年5月中旬,放牧時間長達180 ~ 200天。在這種放牧制度下,春秋兩季放牧遇到兩次草場危機期,導致草場退化。但冬季長期利用草地,往往會導致超載過牧,也造成草地退化。

2)半農半牧區傳統放牧制度半農半牧區草原面積小,暖季純放牧,冷季半牧半舍飼。草原壹年四季基本沒有時間休養生息,這也造成了草原退化。牦牛年復壹年地重復著“夏飽、秋肥、冬瘦、春死”的循環,造成畜產品失而復得的局面,使畜牧業始終在低水平徘徊。

(2)舍飼系統

1)純牧區的草地放牧-舍飼利用制度與傳統放牧制度完全不同。純牧區春秋草場取消並入冷季草場,壹年四季只有暖季草場和冷季草場。暖季草原是指海拔高、位置偏僻的山坡草原,即原來的夏季草原。每年7月初開始實行分區輪牧,至10結束。利用時間為80 ~ 90天,草地利用率不超過60%。165438+10月初回遷,搬遷前幾天內對牦牛進行嚴格的識別和聚類,對達到育肥標準的育肥牦牛進行出欄,對未達到標準或需要淘汰的牦牛進行補飼育肥,只留下種牦牛和後備牦牛。在寒冷季節,草原被分成小塊區域進行輪牧。輪牧群落草地利用率應控制在60%以內。3月開始對母牦牛進行補飼,4月底或5月初至6月底進行全舍飼養。7月初將在社區實施輪牧,完成全團和防病。7月上旬後,它將遷入暖季草原。這種放牧制度擴大了冷季草原面積,使不同地區的輪牧有了更大的周轉空間,避免了兩次牧草生長的危機期。在春節,保證草能充分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使草能快速生長。秋天,壹方面可以使草籽成熟,保證草的自我更新,另壹方面有充足的養分輸送到根部,保證第二年草發芽的物質基礎。這種放牧制度的實施,可以恢復天然草地植被,成年牦牛冬季脂肪損失不會超過15%,犢牛成活率大大提高。

2)半牧區草地舍飼利用系統。除禁牧的森林草地和具有涵養水源功能的灌木草地外,其余草地均為暖季放牧,每年6月下旬至9月底實行輪牧。6月初,10,出售育肥牦牛,然後購買架子牛進行留茬放牧和補飼。6月底12,全屋育肥,根據市場需求分批出售,直至6月底。這樣既能保證牧場的合理利用,又能利用農區的飼草優勢和畜產品市場均衡供應的價格優勢進行商品生產。這種新的半牧區放牧制度必須滿足四個基本條件:壹是有充足的優質幹草或青貯飼料儲存量,每個羊單位每年需要儲存幹草150公斤;有與儲存的草相匹配的儲草棚;必須有棚舍設施和配套的飼草架、料槽設施;寒冷季節的草地必須有圍欄設施,以便在指定的區域輪流放牧。

  • 上一篇:不銹鋼索具廠簡介
  • 下一篇:現代社會的婚戀觀有四個明顯的變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