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建立在宇宙是中心的、靜止不動的假設上的。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相互獨立的,各有絕對意義,與參照系的選擇和物質的形式及其運動無關。
牛頓認為,就其本質而言,空間總是保持相似和不變的;絕對和純粹的時間,就其本質而言,是均勻流失的,不管任何外部情況如何。
第二,康德的“經驗主義時空觀”
康德認為時間是人類經驗的內在思維形式。空間是人類經驗的外在表現。
康德將時間視為人類經驗的內在思維形式,等同於人的主觀活動和人類認識論的範疇,否認時間在經驗中的客觀存在。
康德把空間看作是人類經驗的外在表現,把空間這種純粹客觀的現象變成了人類經驗活動的純粹主觀的東西。康德認為時空不是運動物質的存在形式,而是人類經驗的存在形式,屬於客觀唯心主義。
第三,馬克思的“物質時空觀”
馬克思認為時間和空間是運動物質的存在形式。時間是物質運動過程的連續性和順序性。時間以壹維為特征;空間是運動物質的廣泛性和延展性。空間以三維為特征。
時空與運動物質的不可分性說明時空是客觀存在的。它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第四,馬克思的“社會時空觀”
馬克思從人們的實踐活動,特別是物質生產勞動中引入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馬克思的社會時間結構是:滿足不同社會需要的時間,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社會剩余勞動時間在勞動時間中所占的比例。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了人類自由空間的廣度和深度。空閑時間越多,空閑空間越大。
五、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提出了相對時空觀。在相對論的時空觀中,時間和空間是聯系在壹起的,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物質的運動和速度對時間和空間有壹定的影響。同時,相對論將時間視為空間的第四維,與原有的三維空間壹起構成了四維空間,徹底打破了牛頓獨立的、不相連的絕對時空觀。
在思維方法上,愛因斯坦首先打破了牛頓“宇宙有中心,不動”的假設。他從宇宙中所有物質的慣性出發,發現不同的慣性系有各自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彼此發現對方的時鐘變慢了,對方的尺寸縮短了。即時間和空間不僅相互關聯,而且隨著時空坐標的不同而變化。
六、量子力學的量子時空觀
量子體下的時空演化。
時間是否可逆,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時空結構,時空對稱和時空對稱結構,不僅是物理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哲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問題。目前在宇宙大尺度上,空間量子化已經基本解決,時間量子化還沒有真正解決,所以時空的量子概念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