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自期刊上的壹篇文章。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愛讀書,壹個是以色列,壹個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平均每年閱讀64本書,占全國人口80%以上的猶太人平均每年閱讀多達68本書。猶太人有個習俗,孩子出生時,母親會打開聖經,滴壹滴蜂蜜讓孩子舔聖經裏的蜂蜜。通過這個,讓孩子對書有壹個好的第壹印象:書是甜的。在孩子安靜懂事的時候,幾乎每個媽媽都會問這樣壹個問題:“如果有壹天妳家突然著火了,妳應該先搶什麽?”當孩子回答是錢或者鉆石的時候,媽媽會很認真的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妳首先要救的是書!藏在書中的是智慧,比金錢或鉆石要珍貴得多。而智慧是誰也搶不走的。”所以猶太人是世界上唯壹沒有文盲的民族。即使是猶太乞丐也離不開書。即使乞討的時候,他們也總是帶著每天必讀的書。在以色列,書刊價格很貴,每本書20多美元,每份報紙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買書很大方。在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國家,有1多萬人擁有借書證。
另壹個國家是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是中國的1%,但它有近2萬個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壹個,而中國平均有45.9萬人。在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買20本書,而在中國,根據上世紀90年代的統計,平均每人每年只買5本書,而且還在下降。許多人讀書少得令人難以置信。出版行業80%是教材,很多家書少得可憐。會讀書的人也喜歡讀《孫子兵法》、《馬屁精》、《厚黑學》。然後我就失去了常識,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力。
以色列地廣人稀,但人才濟濟。有八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色列環境惡劣,大部分土地是沙漠,但那裏的人們卻把自己的土地變成了綠洲,生產的糧食不僅取之不盡,還出口到其他國家。
在匈牙利,有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小到火柴、圓珠筆等小物件,大到電話開關、變壓器、汽化器、電視顯像管等尖端產品。
有學者說:“壹個人的精神發展史,應該是壹個人的閱讀史。壹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壹個國家誰在讀壹本書,讀哪些書,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有人感嘆:“當今社會有文化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卻少了。”壹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壹個可怕的民族;壹個不喜歡讀書的民族是壹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正所謂“天下舊家百年,無非積德,天下第壹好事,莫過於讀書。”把讀書和德行的積累並列,就可以看出讀書的重要性。
1940 10 10月22日,倫敦肯辛郡的荷蘭宮圖書館幾乎被德軍炸成廢墟。三位先生靜靜地站在廢墟中,平靜地閱讀。在這個浮躁、娛樂的時代,缺的就是這樣壹顆寧靜的心和決心。
剛要發帖的時候,看到壹條消息: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捐贈杭州雲松書店,卻被投訴改成豪華會所提供餐飲服務,金庸當時捐贈的壹些貴重家具和書籍也不翼而飛。聯想到曾經報道過故宮的苻堅宮被某知名企業和故宮管理層改成了世界頂級富豪的私人會所,以及壹系列類似的新聞。不知道中國什麽時候才能成為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