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現在的檢察院在古代叫什麽?

現在的檢察院在古代叫什麽?

1.東漢至元代設立的中央監察機構:禦史臺,有中國古代官員的簽名。

2.明清時期正式簽約的都察院,由前代禦史臺發展而來,壹直沿用到清末。都察院主管監察、彈劾、建議,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司。遇有重大案件,由第三庭共同審理,也稱“第三庭合審”。它不同於現代檢察院履行公訴案件的起訴職責。

擴展數據:

唐朝貞觀以前,禦史臺只是聽說事情,沒有司法權。在貞觀,禦史臺設立監獄,接受特殊訴訟案件。開元十四年(726)後,任命壹名禦史,由他擔任禦史,每天壹人輪流接受字訟。此後,所有大案要案都由禦史臺、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審理。大理寺負責審問罪犯,起草判決書,刑部負責審核,報禦史臺監審。

禦史臺以禦醫為主,禦醫是禦史中的副職,領導禦史,殿中禦史,監督禦史。中唐以後,禦史越來越多,禦史鐘誠實際上是主官。宋代禦史是發兵的官員,不管禦史的事務,監察事務實際上是由中官、拾遺官等省官擔任。金、元科舉士與科舉士並列,科舉士不管科舉士的事,仍以科舉士為主官。

唐光齋元年(684年),禦史臺改為左肅鄭泰,專管京官和軍隊的監察事務,地方監察事務由蘇遊鄭泰負責。後來,左聲道也可以監視這個地方。每年春秋兩次派遣特使,以四十八條巡察郡縣。春天派出的叫海關使節,秋天派出的叫低成本督察。

神龍元年(705年)改為左右禦史臺。出生第壹年(712)右站廢棄,第二年重置,後來又廢棄。唐朝還在洛陽設立了禦史臺,說東都留在臺灣。唐朝中期以後,外國官員,如我們的特使和秘書處,可以采取禦史臺的官方頭銜,這被稱為外臺。

宋朝元豐改革後,重新設立內務府,地位與唐朝相同,但不設駐臺,外國官員不取內務府官銜。

到了元代,禦史制度空前發達,禦史臺直接設立地方禦史臺,與樞密院、書省並列。

明朝廢除了禦史臺,設立了都察院。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都察院,禦史臺名廢。但在文章中,仍稱之為禦史臺,如明代黃道周《元恭(袁可立)傳》:“論禦史臺,其禦史臺生氣是值得的,朝廷幕僚與禦史臺會向朝廷求援,以上意思為辭官。”清除邊緣位置。

百度百科玉石臺

  • 上一篇:是什麽狗頭棗?壹天能吃幾個狗頭棗?
  • 下一篇:用筆底造句(大概30個左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