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的“東方之冠”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它融合了許多中國元素,並用現代方法加以整合、提煉和構成。國家館的造型也借鑒了夏商周時期的鼎文化觀念。三腳架有四條腿,起支撐作用。作為國禮中的標誌性建築,光有鬥拱的造型是不夠的,還要傳達出壹種輸出感和權威感。這就需要四組巨柱,像巨型四足鼎壹樣,將中國館舉過頭頂,呈現出壹種奔放的氣勢,同時又要擺脫這種龐大建築的壓抑感。這四組巨柱均為18.6 m× 18.6 m,將上部展廳托起,形成壹個凈高為21 m的巨大結構空間,給人壹種“刺激”的視覺效果,挑出來的斜鬥拱更能傳遞出壹種“力量”的感覺。通過巨柱和鬥拱的巧妙組合,合理分配受力,使整個建築安全、大氣、壯觀,充滿中國風。同時,前傾的倒梯形結構是現代建築對力學的又壹挑戰。傳統建築構件的科學應用是中國人的又壹創造,向世界傳遞了大國崛起的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中國館的造型具有標誌性、地域性、獨特性的特點,外觀是什麽顏色,是人們關註的另壹個問題。那麽,什麽顏色最能代表中國的特色呢?設計師自然會想到“中國紅”,壹種代表喜悅和靈感的顏色,壹種大氣、穩重、經典的顏色。然而,紅色很難在大型建築中使用。因為波長強,眩光大,所以跳躍,可能會有飄起來的感覺,影響整體形象。事實上,中國紅是壹種模糊的顏色。紅對聯、紅燈籠、紅中國結都叫中國紅。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環境中,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審美表現形式。比如故宮太和殿陳列的“紅”就有五種。如何在現代建築中用好“中國紅”?因此,設計師特意邀請了中國美院研究院的專家。通過反復實驗、實地觀察、實物對比,最終壹致同意中國館不能用壹種紅色,而是借用故宮的顏色,采用各種漸變。由此,中國館從上到下、從深到淺有四種紅色“褪色”漸變,上重下輕,既傳統又時尚,豐富了中國紅的內涵,使整個建築呈現出層次感和空間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中國館用“中國紅”覆蓋,傳遞喜慶、吉祥、歡樂、和諧的感情,展示“熱情、奮進、團結”的民族性格。這是對中國特色的又壹最好詮釋。東方之冠,高聳入雲,象征著中國的繁榮昌盛。而平躺在國家館下的區域館形成了壹個深深的支撐狀態,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壹個沈重而堅實的平臺。其布局借鑒了龔宇的疆域概括,即“九州”說。這在圓明園也有所體現,其文化觀念和空間意識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易》。國家館和地區館的巧妙布局,按輕重緩急,象征著民族團結的精神,寓意著社會繁榮昌盛。區域館周圍的空中遊廊、露臺和園林小品相互之間完美銜接。建築外觀刻有重疊的篆書,走廊外的立面上印有中國歷史朝代的名稱,象征著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在環形走廊的草圖表面,還刻有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名稱,象征著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團結協作。所有這些都全面而細致地體現了中國的特色。
上一篇:牛肉幹的歷史文化?下一篇:電視背景墻立體墻貼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