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有質感,書頁可以觸摸和感受,電腦沒有。
書籍的優點是便於攜帶,容易找到。即使電腦只需要移動鼠標鍵盤就可以看書,但書的便利性遠遠超過電腦。電腦需要查找文檔,桌面的體積有限。生活習慣告訴我們,在電腦裏找東西就像大海撈針。
電腦極度依賴電源。即使當他們外出或在家時,他們也使用電器來閱讀。其實背後隱藏著壹個大電源,書在便攜性上秒殺電腦。
電腦有很多功能,而閱讀只是電腦的副產品,所以很多時候書可以壹口氣看完,電腦卻很難壹口氣做到。
電腦電子元件的復雜程度遠超書本,電腦價格昂貴。如果只是用來閱讀,電腦的損失率遠遠超過閱讀速度。所以,書的保質期就是殺電腦。
電腦貴,書比電腦便宜。
用電腦看書是壹種浪費。書籍有著電腦無法比擬的優勢。即使未來電腦發展很快,閱讀功能也永遠是副產品,書籍全心全意為閱讀服務。
詳細原因:
隨著信息自由擴散成本的進壹步下降,真知識被各種假知識取代,導致人們無法高效獲取真知識。隨著互聯網的革新,傳統的書報雜誌壹夜之間被網絡媒體取代,信息變得廉價,信息審核取證的門檻降低,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下降。網絡與其說是傳播知識的有效途徑,不如說是謠言的溫床。
由於讀寫操作和交流的門檻較低,個人可以在網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作品,使用搜索軟件查閱沒有標準的知識,然後包裝成自己的作品發表。沒有出版商的審核,壹些魚龍混雜的網絡作品被傳播、追捧、炒作成名著,尤其是壹些史料被篡改,大部分年輕讀者不讀傳統書籍,結果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
計算機在保存和維護知識方面有致命的缺陷。以前沒有電腦的時候,人們用手記錄知識,因為抄寫讓人們更容易記住書本知識。每當書籍因年代久遠而開始殘缺不全時,人們就通過重印或臨摹的方式保存知識,使書籍不容易被人破壞。
另壹方面,計算機是不同的。人們依賴計算機而忽視復制和記憶,計算機數據很容易被刪除和破壞。沒有紙介質,每分鐘都有電腦被入侵和破壞。在這方面,電腦遠不如書籍安全。即使未來人類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也不能保證人類知識的保護和傳播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也許就像電影《終結者》中預言的那樣,機器已經成為人類的公敵,計算機是不值得信任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