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應該不是lz提問的重點,這裏就不贅述了,但其實前期花的時間往往是最長的,有人問我就細說。
劇本快寫完的時候,制片人開始找導演。因為導演在電視劇中的角色更多的是執行而不是創意,通常這個時候他會介入,有的介入的更早,甚至進入劇本創作階段,甚至自己或者帶著團隊創作劇本。導演通常有自己的劇組,包括攝像、美術、服裝等等。制片人、導演、攝影師、藝術家等。討論大致成型的劇本的拍攝風格,壹邊看風景,壹邊為作品的視覺呈現定調,建立攝制組。與電影導演不同,大多數電視導演不會照抄照搬。
同時,整體策劃也要根據劇組的準備和劇本量,開始做壹個大概的拍攝計劃,包括內景和外景的拍攝安排。其實統籌在影視制作中是壹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崗位的人相當於壹個大管家,拍攝計劃要根據創作者的需求和現實情況詳細安排。如果導演想耍花招,投資方想加快進度,就得找她。做好整體規劃後,基本就可以發展成制作人了。正式開機後,整體策劃要安排好每天的拍攝計劃,每天拍攝幾頁劇本和場景。這絕對是怎麽拍的順手,不按劇本順序。如果按順序拍,成本就難以承受了。
以上主要是拍攝的準備工作。壹般建設周期不會太長,電視劇的拍攝也不是壹個項目結束才開始下壹個項目。壹般上壹個項目到了後期,下壹個甚至下幾個項目就要開始準備了,盡量不要浪費這個時間。
正式開機的時候,進度會更快。壹部30集的電視劇,每集劇本約15頁,共約450頁。導演語速有快有慢,和我聊的那個還挺精的,壹天4頁左右。不過壹般來說,兩組電視劇同時舉行。A組導演親自出席,B組由同級別的副導演或工作人員出席,A組拍攝壹些大場面,B組在A組拍攝期間利用租用的場地和閑置的演員拍攝小場面、補鏡、壹些動作場面和壹些大場面..所以實際拍攝時間大致可以控制在3到4個月。拍得快主要是基於經濟上的考慮。壹個團有幾十人,也有幾百人。這壹波人光是吃住就花了不少錢,加上場地、道具設備的租用,演員的檔期,壹天就要損失幾千萬。
內外分別拍攝,拍攝地點確定後,去壹個地方完成拍攝。根據各組的工作習慣,每天的拍攝時間是早上7點到第二天淩晨2點,每天需要12到15個小時。不過也輕松,8點開始,18收工。壹般是邊拍邊粗切,可以節省後期時間。每天晚上,整體確定未來壹兩天的工作通知,下發到各單位人員。壹些更註重表演的導演會利用晚上的時間提前排練第二天的場景。
當所有拍攝完成後,就基本完成了粗剪。這個時候導演和剪輯導演會壹起進行精細的剪輯。編輯壹般會提前配壹些音樂,根據音樂的情緒和點來剪輯會舒服很多。剪輯結束後,音頻和視頻工作將同時進行。聲音就是配音,聲音制作,配樂。雖然有些導演強調電臺直播,但相當壹部分還是用配音,演員配備專業配音。聲音就是給除了演員的聲音之外的其他所有聲音,基本上是不能用的。配樂就是請專業的作曲家根據電影作曲。電視劇壹般都是重復使用,每集很少單獨做。剪輯用的音樂不是特別明顯,能用就能用。所以電視劇裏經常會出現壹些奇怪的配樂,比如某八路戲的搭配...畫的就是配色,特效,特效等等。不僅是電腦特效,還有壹些透拍等等都需要通過蒙版的方式進行調整。音視頻完成後,進行字幕和批量挖掘。就算基本完成了。但是,到了後期,工作人員就跑不動了。萬壹審核不通過,還得重新調整,甚至播出前壹兩天都可能出錯。
壹般來說電視劇都是這樣出來的,只是每個創作團隊的工作風格不壹樣,具體流程可能也不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