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著作:《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壹。它在春秋時期以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主張“禮樂”、“仁”,主張“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主張“德治”、“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修養。
儒家強調教育的作用,認為重教育輕懲罰是國家穩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教育無階級”,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要受教育,讓整個國家都成為有德之人。
孟子的思想是“重民於君”,主張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完全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教: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
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流派之壹,又稱“道學家”。該學派以春秋末期老子的“道”論為基礎,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起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轉化。它否認神、鬼主宰壹切,主張道家自然,順其自然,主張清靜無為,女以柔為柔。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之後,道教分為不同的派別。有四個著名的學校: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第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的壹個重要學派,其創始人是翟墨。這個學派的理論基礎是“相親相愛,互惠互利”:待人如己;兼愛就是愛別人如愛自己。“天下相親”才能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政治上,他主張尊賢、尚同而不攻;經濟上,主張大力節約成本;提出了敬天敬鬼的思想。
翟墨死後,他分裂成三個派別。到戰國晚期,它合並為兩個分支:壹個側重於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稱為“墨家後學”(又稱“後期墨家”),另壹個則在秦漢時期轉型為遊俠。
第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
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壹。之所以稱之為法家,是因為它主張法治,“勿近於人,勿極貴賤,脫離於法”。春秋時期,管仲、子產是法家思想的開創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沈不海、沈導開創了法家學派。
在思想教育上,應禁絕百家之論,以法為教,以官為師。
五、著名的:
代表人物:鄧、惠施、公孫龍、桓疃。
作品:《公孫紫龍》
名學者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流派之壹,因為他們主要從事名(名,概念)與實(實,實)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