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福建人,我熟悉當地的風俗。不管是節日習俗還是其他。我總是回答問題。以春節的習俗為例。在這方面我可以稱得上是“百事通”了!
我們泉州都是初壹到十五叫“年”,“年”要到十五才過。
正月初壹至初四,人們過春節,初五生意興隆,俗稱“初五隔,初六肥,初七是七人生日,初八是五谷生日。”零時,當鞭炮聲四起時,人們會在家裏的大廳裏立壹個案,擺上三畜、水果、綠茶、金豬等供品,點上三朵香花,點上蠟燭,祭拜“神”,祭祀祖先。這種祭祀壹直持續到農歷四月初四。
除夕要熬夜到半夜12點,迎來了新年的曙光,家家戶戶燃放煙花爆竹。開門迎春,迎吉祥,俗稱“開門”。
1月1日,家家戶戶都會早早叫醒孩子,在家家戶戶貼上紅色春聯,不分前後,不分大小。
早上,男女老少起床洗手,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壹家人吃面條雞蛋,雞蛋去殼,意在除黴迎好運;上線象征長壽。吃完早飯,我們會出去拜訪鄰居,面帶微笑地打招呼,第壹次見面就互道“恭喜”。以春節的習俗為例。在這方面我可以稱得上是“百事通”了!
正月初九,也就是“生日”,人們壹般要“敬神”,放鞭炮,點壹對紅燭燈。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廳堂的天井口搭起壹張方桌,放兩條長凳,桌背上放壹個高高的“天宮廟”。桌子前面有三只動物。大主動物是大豬頭,其次是五斤的大豬腳,副動物是雞、魚,或者是魷魚幹、魚幹。這三只動物被放在壹個大盤子裏。還有酒瓶和酒杯。這些都要在當天淩晨設置好。長輩們領著全家跪在桌前,感謝玉帝保佑平安舒適的大恩。同時也向玉帝祈福,許下了將來大賞的心願。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壹天,大家都會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遠近聞名,制作方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將炒好的花生磨成泡沫,加入白糖、芝麻、蜜瓜、金桔糊,揉成丸,濕後與幹糯米壹起放在盤子裏。除此之外,我最興奮最期待的就是“元宵節”了。這個活動把元宵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每個人都會去買燈籠。整條街都掛滿了燈籠,還有很多燈謎。這些燈籠不是普通的燈籠,它們都是由泉州的燈匠精制而成的。品種很多,平時很少。這也極大地豐富了泉州人的休閑生活。
這是泉州春節的習俗,家家戶戶都在大張旗鼓地慶祝春節。都高興地迎接新年曙光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