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壹種食物,但在秭歸卻是壹種文化。曲香人包粽子很講究。他們選用上好的糯米和寬大的蓼葉,用有棱角的方式包裹粽子,再用細細的五色絲線包裹。最特別的是在糯米中間放壹顆紅棗。棱角分明的造型象征著屈原剛正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寓意屈原清貧的壹生。那顆紅棗,既是屈原對楚國的深情,也是鄉親們對屈原的眷戀。屈原的故鄉至今還流傳著壹首《粽子歌》:有棱角,有心肝。壹身白西裝,半輩子。端午節時,人們扶老攜幼,早早來到河邊。他們把包好煮好的粽子扔到河裏,召喚屈原的靈魂回到故鄉。?
端午節習俗之二:賽龍舟?
到處劃龍舟,秭歸很不壹樣。千百年來,劃龍舟壹直是屈鄉秭歸最大的群眾集會。秭歸賽龍舟除了場面壯觀、競爭激烈之外,它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比賽前要遊過河。顏色各異的龍船緩緩繞江而行,峽谷中,蕩氣回腸的《招魂歌》響起:我的兄弟,回去悠哉悠哉,聽我的話,嘿嘿!天不能上,萬裏有黑雲,地不能下,九關八極...只願我的醫生快點回老家來,衣食不用問。楚是個好地方...?
端午第三俗:“騷壇”詩會?
在詩人屈原的出生地樂平裏,始於明清的“騷壇”延續至今。“騷壇”詩社是壹個民間詩歌組織,以悼念屈原、謳歌時代為主題,成員以熱愛詩歌的農民為主,被譽為“中國第壹個農民詩社”。?
每年艾宗祥飄香的五月端午,樂平裏總會有壹場詩會。騷壇詩社的農民詩人齊聚屈原廟,對照文賽詩,用屈原故鄉的鄉音唱出自己的詩,用自己的騷詩向屈原致敬。這種文化習俗代代相傳,成為樂平獨特的人文傳統和景觀。?
端午節第四俗:公祭屈原?
秭歸自南北朝以來,就有了官方組織端午節祭祀屈原的歷史,稱之為“公祭”,以區別於民間祭祀。在悠揚哀婉的鑼鼓聲中,祭司們讀著歌頌屈原美德的頌歌,人們依次向屈原的牌位磕頭燒香,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此外,端午節習俗還掛艾葉、菖蒲,以消除疾病、驅邪避兇;喝雄黃酒保護自己不受蟲蛇侵害;掛鐘造像,消災避難;寫符咒辟邪驅鬼;掛錢包,系五色絲線,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