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來就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批準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成為中國第壹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2.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它圍繞著傑出而獨立的楚大夫屈原,流傳到中國各地。民俗文化樂此不疲,屈原名人盡人皆知,懷揣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懷。
然而,也有例外。吳棟的端午節總是紀念5月5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不是屈原,而且吳越在這壹天賽龍舟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比春秋時期要早得多。
節日的起源
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風俗習慣的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幹支歷法、黑龍七宿所在南方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占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就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完整而深刻的觀星文化。
據《春秋命歷》:“天地開,萬物濁昧;依陰陽,天體始於北極之場……日月五緯轉;皇帝出去了...定天的像和法地的儀器,作幹支定年月。”
在古代,人們定義天象和法器、地器。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將黃道和赤道附近的區域劃分為28組星辰,俗稱“二十八宿”,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又劃分為7個宿,即“四象”。
在東方,“角、響、汴、房、心、尾、簸箕”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也就是黑龍中的七夜。黑龍七夜的出沒周期與壹年的四時周期壹致,春天在東方升起,夏天在南方升起,秋天在西方退卻,冬天消失在北方地平線下。仲夏端午黑龍七夜高懸中天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