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世紀,屈原生活在楚國。他的祖國被敵人攻陷後,悲憤之下跳入古洛河而死。那是五月的第五天。從現在起,每年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的高尚品德,人們會把裝在竹筒裏的大米扔進河裏,以示對他的敬意。後來,竹筒裏的米飯演變成了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代被稱為“角粟”。它是用蘆葦葉和竹葉包裹糯米,用繩子綁成圓錐形或枕頭形,然後煮熟。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放在鍋裏煮,用於節食。粽子也是送給對方的禮物。端午節走親訪友時,人們會互相贈送自己包的粽子。除了粽子,中國還有壹些食物,比如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都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除了吃,端午節還有獨特的裝飾民俗。這壹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艾草和蒲草。壹方面,它們是用來辟邪的;另壹方面,初夏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生病。這兩種草藥可以起到壹定的防病治病作用。此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為孩子們包五色絲線,這意味著“長壽”,縫香囊,形狀像老虎和葫蘆,裏面放香料,用絲線掛在孩子們的胸前,給他們穿上老虎頭形狀的鞋子,繡上老虎的中式胸罩,這壹切都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和好運。在中國南方的長江中下遊地區,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壹。據說這個習俗也和屈原有關。傳說人們發現屈原跳河後,拼命劃船去救他。後來演變成端午節舉行賽龍舟的習俗。每年端午節,河邊和湖邊的龍舟比賽成為壹個盛大的節日。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加,每個船頭都裝有木雕龍頭,五顏六色,造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震天,互相追逐,河堤上彩旗飄揚,人們喜氣洋洋。激動人心的龍舟比賽把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有哪些童話故事?下一篇:紫砂飲水機介紹及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