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蘊是從文學作品中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壹種性格,某種生活本質或者某種主題。壹般來說,文學作品有三個層次,即語言層、意象層和意蘊層。詩歌鑒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2)意境: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描繪,以及情感和景物的高度融合而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意境理論最早出現在文學創作和批評中。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創作中有“意象”論和“境界”論。唐代詩人王昌齡、皎然提出了“取景”、“緣景”說,文藝理論家劉禹錫、司空圖進壹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創作主張。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意象為基礎的,正是通過對意象的把握和經營,“情與景相遇,意與象相通”,這既是創作的基礎,也是欣賞的基礎。
3)風格:
風格是藝術作品作為壹個整體所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該詞源於希臘語σ τ λ ο,原意為長度大於寬度的固定直體。近代以來,人們在美學、文學、藝術、文學批評等領域廣泛使用這個詞。風格的本質意義在於,它既是藝術家對審美對象獨特而鮮明的表達的結果,也是藝術欣賞者對藝術作品正確欣賞、體驗和品味的結果,因此它在更深的意義上揭示了藝術創作和欣賞的本質特征之壹——現實世界和審美對象的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
4)風格:
風格就像壹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事實上,無論多麽高大上,多麽隱秘的作風,通常都會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比如在客廳放個假山,做個噴泉,可能是農民和企業家的風格。在客廳立壹個大魚缸,是中產階級的消遣。比如壹些註重風格的人,關註衣食住行的名牌...風格有時候只是壹個框架。不去關註概念上的風格,他們可以活的很舒服,但可能活的是真正的風格。
5)等級:
品味是辨別和欣賞事物的能力。品味應該是知識,應該是氣魄,應該是人格和品質,應該是在生活的艱難中樂觀,應該是在風浪中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