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形勢不樂觀,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創業?”陳雪芳等人對40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60%的學生表示從未想過,30%的學生表示有類似想法,10%的學生表示時機成熟時會采取行動。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不具備相應的創業素質,樹立創業信心,造成就業被動局面。目前,在大多數高校中,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是壹種邊緣教育,沒有納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學大綱不完整。大部分都是以幾門簡單的不系統的選修課或講座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學生很難在不系統的教育教學中掌握連貫的系統脈絡。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壹些高校認為通過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他們把創業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教會學生創業的教育,對其的評價是基於創辦企業數量的功利性,使得創業教育停留在壹個表面的層面。究其原因,是對創業教育認識不準確,缺乏對創業目標的研究和設計,對創業驅動就業戰略理解錯誤。目前,創業教育體系還不完善。盲目創業導致創業成功率低,反而增加了就業壓力。
2.2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者,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樹立什麽樣的創新創業觀,是教師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教師有壹定的就業指導理論基礎和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只停留在書本上,沒有太多的案例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大多數學院和大學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這些教師專註於他們的主要學科,缺乏對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研究,有時甚至只是為了應付學校開設這壹學科的教學任務而教學,從而無法實現更高的教學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相應的實踐經驗。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沒有創業實踐經驗,不熟悉企業運作流程,屬於典型的“學院派”。對於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老師只是跑市場,談業務,談運營管理,資金流等。,壹切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可行性。
2.3高校沒有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大學生創業存在“資金匱乏、項目短命、經驗空白、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創業項目生命周期短,規模小,無法幫助市場檢驗,成功率低。如何解決項目資金短缺,填補經驗空白,提高能力,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當務之急。孵化場地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高校創業實踐教學發展的瓶頸。創業孵化場所是模擬創業的重要場所。然而,由於資金、條件和關註度的限制,許多學校未能提供孵化場地或場地非常有限,阻礙了部分學生創業實踐的開展。壹些高校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但往往存在“為項目做項目,為競賽爭項目”的現象。壹些本科院校有大學科技園、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然而,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如何將創新創業課堂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實踐,讓學生真正掌握創業的精髓,近距離接觸創業過程,是高校面臨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