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制糖方法傳到日本的時候,不知道是因為教還是因為學。日本煮紅糖的溫度控制有偏差。日本人把紅糖煮了很久,用濃縮糖漿制成的糖呈現出近乎黑色的外觀。
但1000多年來,日本人壹直接受這種熟糖,自然認為糖就應該這麽黑,叫紅糖,享受煮的時間長帶來的糊香味。雖然這樣做出來的糖在中國會被專業的糖廚唾罵,但是在日本還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中國臺灣省很受日本文化的影響,然後傳到了中國臺灣省。其實最古老的煮糖方法還是以中國為主的!
關於紅糖在中國的起源時間,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找到漢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楊復(東漢南海縣番禺人),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甘蔗)長得像竹子,切開吃是甜的,汁如瓤,故稱糖。但根據零散的史料記載,這壹時期的甘蔗汁在陽光下暴曬,變成粘稠的半固體狀,不能稱之為紅糖,只能稱之為紅糖的雛形。中國正史中關於蔗糖的記載最早見於《新糖書:唐太宗(出使印度)使臣取糖煮糖法》。《本草綱目》中記載“凝如石碎如沙”,“此紫砂糖也”,就是我們傳統的塊狀紅糖。紅糖應該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雲南。據中醫古籍對紅糖的介紹,唐代新修訂的《本草》中“甘蔗”壹條下,是這樣描述的:“...以法為糖,對人十分有益”;公元1596年,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砂糖“調脾疏肝”,“補血活血,化瘀排惡露”。
最後,中國的紅糖文化屬於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及其祖先創造的,是中華民族壹代代傳承發展的,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
傳統的精髓不能丟,優秀的文化不能丟,優秀的傳統要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