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纖維藝術是壹個古老而年輕的藝術門類,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註。公元前15年古埃及的亞麻掛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纖維藝術作品,而西亞的纖維掛毯紡織相對繁榮,敘利亞曾是掛毯紡織工業的中心。中國有“絲綢之國”的美譽,傳統纖維絲織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技藝精湛。根據中國工藝美術史記載,中國最早的絲織材料主要是麻纖維,雖然粗糙,但可以織出山形、菱形的斜紋。到了漢代,中國的地毯編織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世紀歐洲傳統掛毯多表現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其形式也是平面的、象征性的、裝飾性的。這種具有編織語言個性的纖維藝術在13世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但在17世紀,歐洲纖維藝術的審美標準受到學院派油畫的影響。所以,用纖維藝術盲目模仿著名油畫成為當時的壹種時尚。但由於過度模仿繪畫,纖維藝術編織語言的個性已經喪失。到19年底,已經失去個性的歐洲傳統纖維藝術正在走向低谷。
現代纖維藝術誕生於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發展於美國和歐洲。1919建築師格羅比斯在德國魏瑪創立包豪斯設計學院。學校提倡教學中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強調藝術創造力的發展,還註重具體技術技能的訓練。而工藝美術的重點是各種日用品的設計。在這所學校裏,還有壹個纖維藝術研究所,供師生研究纖維材料和技術。
現代纖維藝術最早的探索始於此。20世紀30年代,壹些受到德國法西斯迫害的德國包豪斯藝術家移居美國,他們也把自己在包豪斯的纖維藝術研究成果帶到了美國,其中安娜·奧伯斯對傳播的影響最大。而在法國,早在1938年,讓·芒薩就宣稱要脫離傳統的精確復制和繪畫的纖維藝術,在設計語言上充分發揮纖維藝術的個性,主張纖維藝術不斷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語言,這標誌著人們開始將纖維藝術轉變為現代設計理念,強調創新,而不是以寫實作為纖維藝術的首要標準,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的研究和創作始於文革末期。1981年春,美籍華裔女性纖維藝術家、威斯康星大學教授露絲·高(Ruth kao)帶領15名美國纖維藝術專業學生赴中央工業美術學院學習,開啟了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研究與發展的大門。65438-0984,首屆中國壁掛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在展覽中,江蘇南通工藝美術學院代表林曉冷炳川的作品引人註目,他們的材料被廣泛使用。1986期間,中國藝術家顧文達、梁、、朱偉的作品在瑞士洛桑國際壁毯雙年展上展出,首次在洛桑展示了中國纖維藝術的風采,向世界闡述了現代纖維藝術的中國風格。2000年“從洛桑到北京——2000年國際纖維藝術展”以及隨後2001年2月在Xi安舉辦的“西西”藝術展,纖維藝術展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中國文化精神和當代造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