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遊牧民族軍事行動的性質是旨在消滅常住居民或其他遊牧居民,奪取草原的入侵。遊牧社會的社會制度是軍事民主,其民族語言的特點是多民族語言的脆弱統壹,宗教是薩滿教和祖先崇拜。是匈奴人在這個階段。
在第二階段,遊牧民族的軍事行動的性質是以抓俘虜、搶劫和索要贖金為目的的突襲。社會制度是氏族和軍事民主崩潰建立起來的早期階級社會,其民族語言特征是民族* * *諧音和* * *諧音開始形成,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初始特征開始出現,宗教是與宇宙起源理論相聯系的領袖和騎士崇拜。這壹階段的典型例子是突厥汗國。蒙古族傳統文化的萌芽期,是繼承上述民族傳統,初步建立民族文化框架的時期。這壹時期,蒙古人自己書寫的歷史和事件較少。
事實上,蒙古人在繼承亞洲其他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幾乎直接進入了文化成熟期和繁榮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遊牧生活方式的直接傳承和強大政治體系——帝國的建立,才是使多元氏族文化在短時間內成功磨合融合的關鍵因素。因此,蒙古文化是從普萊特涅娃所說的遊牧社會第三階段開始的,即隨著國家的建立和中央政府的鞏固,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民族認同和統壹的民族語言,也確立了統壹的意識形態——全體公民都信奉的宗教觀念。同時也出現了對“長壽”代表——可汗的崇拜。這壹時期的蒙古族傳統文化進入了創作和繁榮的黃金時期,也隨著軍事征服而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14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蒙古族傳統進入衰落和停滯期。蒙古人被驅逐出中原後,內鬥、北元與明朝的長期對抗、對喇嘛教文化的接受以及滿清的政治統治,導致草原畜牧業經濟遭受嚴重挫折,相應的,蒙古傳統文化也逐漸由盛轉衰、停滯不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草原各族人民政治上獲得解放,草原畜牧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但傳統遊牧經濟迅速恢復後,有逐漸向定居畜牧業或半農半牧過渡的趨勢。蒙古族文化的價值觀增加了農業、工業和城市文化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