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起源於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第壹個質疑宗教,反對迷信的人。
古代道教崇尚自然,帶有辯證因素和無神論傾向,但崇尚清靜,反對鬥爭。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評價古代道教,做起來容易,知道起來難,工作少,成功多。
在先秦諸子中,道教沒有儒墨那樣多的弟子,地位也沒有儒墨那樣崇高。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以其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獨特理解,在哲學上顯示出永恒的價值和生命力。
到了漢代,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不再沿襲道家思想。此後,道教逃入了非官方學術的暗流中,但它繼續在促進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魏晉玄學是最明顯的復興思潮。漢朝的滅亡造成了儒家信仰的崩潰。即便如此,當時的儒生為了取得統治地位,還是惡意篡改了老莊的文字,這壹點在日本皇宮收藏的東晉《莊子筆記》中可以找到。故意破壞其章節和句子的順序,對道教產生了近乎致命的影響。原本淺顯易懂的人生雜文科學著作,變得晦澀神秘起來,文字裏也暗暗摻雜了儒家的天道鬼神論,緘默、退讓、棄武、濟貧、諷俗、褒揚儒生。從根本上瓦解了老莊對正統的熱愛。嚴重誤導了對儒家失去信心,轉而尋求道家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最終摧毀了百家爭鳴,實現了陽道與陰儒的統壹。西方有壹句著名的諺語,“奶壞了哭也沒用”,失去的東西是找不回來的,這是壹條堅不可摧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