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的勝任特征結構理論將勝任特征視為某些要素的構成,如獨立因素理論、雙因素理論、多因素理論等。這些理論將能力劃分為壹些成分,在認知能力的結構上啟發了壹些人,但尚未發現能力的內在機制,具有壹定的局限性。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元論。他專註於人類的推理過程,尤其是類比推理過程。他認為,壹個完整的智力理論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智力成分子理論、智力情境子理論和智力經驗子理論。智力成分子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個成分及其相應的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取成分。元部件用於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級實施過程,如確定問題的性質;操作成分表現在執行過程中,即接受刺激,將信息保存在短時記憶中並進行比較;知識獲取組件是指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負責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和反應,對新信息進行編碼和存儲。智力情境子理論認為智力是指與情境相適應的心理活動,智力經驗子理論提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壹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的能力,另壹種是信息加工自動化的結果。
(2)Na Glier和Das提出的PASS模型是以Ruglia的三功能系統理論為基礎的。PASS的意思是“計劃、關註、同時處理、同時處理”。它包括三個認知系統和四個認知過程。註意力系統是整個系統的基礎;同時處理和相繼處理統稱為信息處理系統,處於中間層次;規劃系統處於最高層次,三個系統協調配合,保證壹切智力活動的運行。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用信息的輸入、儲存、提取、加工和輸出等概念來解釋能力形成的全過程,正確理解認知,對深入理解能力的內在機制,形成科學的能力結構層次觀具有重要意義。
(3)編制智力測驗的啟示:要把智力看成是多結構多層次的,註重能力的結構和功能,評價多個成分。各個組成部分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在設計測試時要註意聯系。傳統智商測試的內容只體現分析型智力,只強調學業型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在智商測試中根本體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