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沒那麽簡單。大多數國家不會決定是靠左行駛還是靠右行駛。當時大英帝國壹統天下,靠左行駛幾乎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這壹遺產並沒有減少: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壹直靠左行駛,包括七年前回歸中國的香港。至於日本,實際上是維多利亞女王在1859年派大臣到日本勸說日本點左。
法國大革命期間,羅伯斯庇爾的機器雅各賓派下令靠左行駛,拿破侖下令靠右行駛。從那以後,在所有被拿破侖征服的國家,向右走成了慣例。納粹消滅了中歐65438到1940s的“左翼”駕駛習慣。1982年,阿根廷侵略者強迫福克蘭群島靠右行駛,直到英軍登陸才變回原樣。
與近代中國近百年的滄桑相比,在車輛駕駛規範上並沒有受到別人的指點。鴉片戰爭後,受日本影響,汽車、畜力車、人力車都改為左側行駛。抗戰勝利後,美國汽車突入中國,其方向盤和照明裝置只適合右側行駛。如果他們繼續靠左行駛,就必須進行改裝,改裝費是車價的五分之壹。當時國家財政困難,運輸管理局做了決定。1946年1月00: 00起,全國車輛壹律靠右行駛,從此前後相隨。
靠右行駛大概是壹種趨勢。俄羅斯在沙皇時代向右轉,中東國家在奧斯曼帝國時代向右轉。1981年,英國控制的兩個地方改為靠右行駛。壹個是直布羅陀,因為它靠近靠右行駛的西班牙。壹個是伯利茲,因為靠近危地馬拉和墨西哥,靠右行駛。在歐洲,左翼路線的最後堡壘瑞典在1967年改為靠右行駛後,歐洲大陸所有國家?B style='color:黑色;背景色:# A0FFFF ' & gt靠坑靠弧6?侵地毯鏡?女和藍?學校?1978年,靠左行駛被恢復,這花費了海洋2 . 5億美元。有人說是為了抹去戰後被美國占領27年的屈辱記憶。"交通規則也是國家身份的壹部分."看起來,國內經常使用的“左傾”、“右傾”這兩個詞,其實是最早的“與國際接軌”。今天“左右”二字與時俱進,妳卻看不到。“左岸”二字滿天飛,流行的“向左走,向右走”更是洛陽的貴。
靠右行駛也有其商業因素。1908年3月,福特推出了壹款廉價耐用的T型車,使“福特”這個品牌占據了美國50%的汽車市場。亨利·福特壹直認為“左開右走是最理想的駕駛模式,所以所有的T型車都是左開;北美大陸的道路規則就這樣確定了。
與汽車相比,火車靠左行駛,據說這與地球磁場有關。在很多公共場所,雙向自動扶梯大多是左邊上,右邊下。廣州地鐵的扶梯上總有壹句警語:靠右站,靠左通過。但是能遵守的人很少,估計大部分人還是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如果擺出“憤青”的觀點,恐怕會被稱為“民族劣根性”等不雅行為。
有壹個未經證實的傳言說,在地中海島國馬耳他,如果妳早上靠左行駛,警察會禮貌地讓妳走,但是到了下午,如果妳再靠左行駛,警察就會罰款。原來這個國家的交通規則規定所有車輛都要在沒有太陽陰影的壹側行駛。且不說這個傳言的可行性,就怕壹旦陰天,馬耳他司機就不“左”也不“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