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它的本質在於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理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美,從藝術的角度理解周圍的現實,培養藝術創造力。
2.壹朵雲在大人眼裏是壹團水汽,在孩子眼裏是壹頭大象,是壹座城堡,甚至是壹整個陌生的世界,而美育就是回歸孩子生命直覺的引導,用美溫暖孩子的眼睛和心靈。今天,美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校園裏的美育課,家庭裏的親子繪畫,還是美術館裏的孩子們,“美育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3.辭賦之美、唐詩之壯美、宋詩之美,讓壹代又壹代人在古典文學中尋找“美”的答案。課堂上,我們讀出了士大夫屈原的“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陶謙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李太白的“笑天出門,我們這壹代是不是壹株茼蒿”的不羈。我們的精神得到了滋潤,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滋養。
4.“美育是少數人的事,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接受美育”的錯誤觀念,恰恰割裂了美育與生活的關系;在具體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等級考試熱”、“以技術代替藝術,重考試輕素養”等現象,比較功利,忽視了美育對綜合素養的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5.美育應融入生活。美育離不開生活。古往今來,美育融入生活的例子數不勝數:蘇東坡是文學家、書法家、創新畫家、釀酒實驗家、創意美食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龍源不僅以輝煌的成就舉世矚目,而且在拉小提琴、跳踢踏舞、打乒乓球中感受到了更美好的生活。
6.美育啟發、哺育學生,促使他們在美的空間中翺翔,使他們被未知的美所震懾;智育就是要給學生通向美的規律,鼓勵他們建設通向理想、實現美的道路。相反,壹件美的實現會促進對新美的追求,智育會使美育更上壹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