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喝大碗茶壹般是在馬路兩邊的陰涼處。壹張木桌,幾條板凳,幾個大碗,就是壹大碗茶的全部家當。
壹大碗茶是湯。
在過去,底層的人們喝壹大碗茶作為“湯”
收入低的人,如人力車夫、攤販、苦工、小卒,往往喝幹糧(餅或饅頭)配壹大碗茶,就是壹頓飯。
祥子,壹個黃包車夫,在小說《駱駝祥子》裏存錢。
喝大碗茶時,不必講究慢飲細品。當茶的溫度可以入口時,可以喝壹大口,緩解口幹的癥狀。
大碗茶中的茶葉是福建或江浙壹帶的茉莉花茶。雖然價格低廉,但裏面的茉莉花香卻能提神醒腦。
尤其是炎熱的夏天,來壹大碗,壹大口喝完,口齒留香,提神解渴。
改革開放後,北京賣大碗茶的茶攤上多了很多小零食。
比如瓜子、花生和幹鮮瓜果,其中茶蛋必不可少。路人走路時又餓又渴,可以解渴吃個雞蛋。
大碗茶的歷史
此前大碗茶流行於清代中期,盛行於清末民國時期。
在舊社會,北平人喝不起壹大碗茶葉泡的茶。他們經常對著茶攤的老板喊:“來壹碗高泡。”高泡是茉莉花茶的碎茶葉,比茉莉花茶做的茶湯便宜。所以舊時代的人喝高泡的比較多。
近幾十年來,北京大碗茶還有很多茶攤。
比如在什剎海,北京的城門附近,天橋周邊,有很多茶攤,邊走邊賣大碗茶。另外,北京的壹些旅遊景點也有小茶攤,有大碗茶。
現在有壹些展示大碗茶歷史文化的茶館,比如老舍茶館。遊客可以去茶館品嘗大碗茶的香氣,欣賞評書、相聲、京劇等北京傳統藝術,體驗古老的大碗茶文化。
那壹大碗又甜又解渴的茶,依然是愛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