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老北京的歇後語:“剃頭挑子——頭腦發熱”是什麽意思?

老北京的歇後語:“剃頭挑子——頭腦發熱”是什麽意思?

“剃頭挑子——頭腦發熱”的意思是只有壹對熱情,對方根本不理會。

北方有句歇後語:剃頭挑子,比喻壹廂情願。常用於男女戀人,壹廂情願沒談攏;或者形容壹件事情需要雙方壹起做,壹方積極,另壹方不用心,所以做不了。這句話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從過去演變而來,至少是三十年前。壹句話帶出壹段歷史,也帶出人們對過去的感情。

那是題外話。以前清朝以前,中國人不剃頭,因為那是不孝。

“身體是皮外傷,父母不敢損傷。”所以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中國沒有理發或理發行業。剃頭發始於清朝入關,強制按照滿族習俗剃光頭梳辮子。以前在北京的東四、西四、地安門、正陽門前設攤,強迫路人剃頭,違者斬首。所謂“留毛不發,留毛不發”。於是到處都有人在街頭巷尾搭棚子,或者背著壹車車的孩子去剃頭。這是北京最初的美發行業。老北京理發店的經營方式大致有兩種:壹種是開店坐鋪;壹種是接孩子上街,走街串巷,出差。

所謂“扁擔剃光頭熱”,主要是指扁擔剃光頭走街串巷,繞著生意轉。壹桿帶兩頭。壹端是長方形的凳子,塗著紅漆,有腿。這是最酷的結局。凳子腿之間有三個抽屜:最上面壹個是放錢的,錢是通過凳子面上開的壹個長方形小孔塞進去的。第二個和第三個抽屜分別用於放置布、刀、剪刀等工具。另壹端是壹個長長的圓形籠子,裏面有壹個小火爐,就是熱端。壹個大盆沿的黃銅盆放在上面,水始終保持壹定的熱度。下面有三條腿,其中壹條向上延伸成壹根桿子,桿子上掛著刀布和毛巾。刀布壹般由超厚皮革制成,用於磨刀。刮胡子的時候,刀會刮的又快又舒服。剃頭挑子就成了那句歇後語。

理發師在街上走的時候不應該大喊大叫。所以,除了挑挑揀揀,也要用

打電話給負責人招攬生意。是兩根鐵棒,壹根燒結成手柄,另壹根微微張開,總長約壹尺二,像大鑷子。理發師左手拿著,右手用壹根半尺長的鐵棒,比筷子粗壹點,從兩根鐵棒的縫隙中往上猛拉,發出“紋絲不動”的聲音,代替理發師的喊叫聲。根據叫喚發的聲音和傳播的距離,可分為八步、十步等。還有原來掛刀布的桿子,原來掛的是聖旨。上面寫著“留頭發,留頭發,留腦袋”,後來演變成掛刀布。

四十年前我年輕的時候,就趕上了這種發型。有時候我們在院子裏玩,外面傳來壹陣陣“靜”的聲音,大人就出去把理發師請進來,把我們按在凳子上剃光頭。最早的理發是剃光頭,有光澤,理發是把長發剪短。然後我剃了光頭,理了發,也沒在意。

在北京,這也是壹道風景。尤其是夏天,中午或下午,在胡同或小巷裏,槐樹的影子灑在地上,時令的鳥兒在樹上高聲歌唱。不知道是誰的鴿子在撲騰,被吹起來,鴿哨隨著鴿子在熱風中飛舞。大多數人都是昏昏欲睡的,壹切都顯得懶洋洋的。突然,有壹個“還”的聲音,我的心裏有點熱鬧。

時間隨著理發師的背影漸漸消逝。留給人們壹些對過去的遐想和懷念。最近走在大街上,“理發店”消失了,成了歷史書上的壹個名詞。但有時候,妳似乎還能聽到耳邊的“靜”聲。妳熟悉它嗎?奇怪?

  • 上一篇:東莞民間廣泛流傳的木魚歌
  • 下一篇:藝考教育培訓機構哪個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