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老場門吊橋石水

老場門吊橋石水

圖片來自作者蔣進

在我收藏的清代明信片中,有壹張非常罕見的蘇州長門吊橋照片明信片。這張明信片上有壹枚清朝的盤龍郵票,蓋有郵戳的日期依稀可以辨認為1903。也可以推斷,蘇州長門吊橋這張照片的拍攝日期應該更早壹些。我註意到明信片上有相關的英文註釋,大意是:橋上的市場。

長門吊橋,原名虹橋,俗稱吊橋,明成化六年改名永濟橋。這座吊橋位於奚仲市的西端,橫跨長門外城河。泰元年(1324)初,吊橋初建時為木橋。清同治《蘇州府誌》引用於吉的筆記說:“虹橋在長門之西,跨關河,通驛道,為咽喉要沖。水到橋上,又回到深處,又轉向東。舊橋是用木頭種的,爛了很久了……”明洪武年初改為木梁石橋,清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牛林若《筆記》說“虹橋跨城行,趾肩交錯,不覺。”23年,它被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石拱橋。新中國成立後,對長門吊橋兩側進行了擴建。如今,重建後的懸索橋變成了廊橋。

因為我們過去沒有見過最早的長門吊橋是什麽樣子,所以僅僅從當地的歷史記載中,我們無法對吊橋有壹個清晰直觀的印象。我在收集這張明信片的時候,能夠確認它就是蘇州長門的吊橋,也得益於蘇州地方誌辦公室編的《百年老蘇州》目錄,裏面刊登了壹張上世紀30年代的長門吊橋老照片。照片和我收藏的這張清代明信片很像,上面還畫著它的蘇州長門吊橋以及周邊的水運和橋梁市場。圖中,沿河的房子都建在水上,壹排排。其間,壹座座大橋像彩虹色的門壹樣飛臨東西兩岸。橋下,往來南北的船、艇忙著水上運輸。好像讓人感覺很吵,水聲,叫賣聲。蘇州古城及周邊鄉鎮,歷來水運、橋梁市場繁榮。正如唐詩中所描述的“夜市賣龍蟠,春舟載再續前緣”,江南水鄉水產豐富,像長門吊橋這樣的橋梁市場和水上運銷不斷興盛。千百年來,特別是京杭大運河開通後,蘇州利用其獨特的水運條件,將越來越多的鮮活水產品和土特產推向市場。

這幅清末吊橋圖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壹幅,具有較為珍貴的史料價值。所以也可以知道長門吊橋的早期特征。如果和30年代的吊橋照片對比的話,可以看到這座清末吊橋的欄桿還是木結構。後來的懸索橋,除了橋的欄桿和橋面由原來的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橋的造型和周圍的濱水房屋等建築變化不大。但兩張照片呈現的時代特征略有不同。畢竟清朝和民國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 上一篇:2020年糖酒會時間地點
  • 下一篇:萍鄉有哪些民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