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根先生的《論宋代八窯制度》應該和妳的論文壹樣,那篇文章應該算是對宋代陶瓷考古的簡單總結。而且,裏面還有壹些錯誤。比如他認為定窯白瓷的釉面有掩蓋泥土的作用,但實際上通過實驗發現是壹種特殊燒制條件下的莫來石結晶現象。所以希望樓主做這篇論文不要太緊張。既然是寫論文,又是考古論文,想補充點東西,方便樓主寫論文。樓主既然是學考古的,應該知道在討論考古意義上的某種器物時,要把這些器物的出處和去向解釋清楚,所以我想補充壹下:唐代的玉器之前體現了什麽,之後又影響了什麽?從形制上看,唐以前傳承下來的玉器,除了常見的禮器、飾品、容器外,還有玉書等新型器皿。壹些傳統類型的器皿,比如射器(我的字典裏不是這個字,也不是那個字,是拔手指的意思),從戰國時期就開始流行,到了漢代興盛起來,南北朝還在繼續使用。但在唐代,關中地區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東西,說明這樣的東西應該在北周。影響了唐代玉器新品種的出現,如天妃等佛教玉器,是唐代圓形人物雕刻玉器的代表作品。我們可以註意到,唐代以前的圓雕玉器很少,但是唐代以後這些東西突然多了起來,而且宋明時期的圓雕玉人的樣式基本上和唐代沒有太大的區別,這是非常值得註意的。在加工工藝上,壹方面延續了唐代玉器的傳統打磨切割技術,另壹方面又出現了秦國玉器上曾經出現過的點線面連雕技術,並有所創新,這應該與同時流行的金銀器皿雕刻技術有關。如果分析唐代短粗的刻線對藝術表現的幫助,我們不難發現,在何家村和長安薛墓出土的玉帶飾品上,這種陰線很好地表現了浮雕人物或動物的矯健肌肉,這與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點是壹致的。此外,精美的金銀和玉器的結合在唐代達到了壹個高峰,這種裝飾技術出現在先秦時期。然而,在唐代,黃金和白銀最常用於玉器裝飾。需要註意的是,在先秦兩漢時期,玉在中原地區的中國文化圈裏很常見,當時玉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象征意義。唐朝金銀那麽多,金玉結合應該是唐朝對外開放和民族融合的壹種表現。此外,唐代的玉料種類也比以前極其豐富。先秦秦漢時期,我國傳統的玉、石材料主要是軟玉、瑪瑙、水晶、車漆、綠松石、玉石,但唐代開始出現寶石。這就是我想補充的。另外,我給妳壹些建議。出土的唐代玉器表明,除了陳列玉器外,隨身佩戴的玉器種類非常單壹,在工藝上甚至不如先秦時期的壹些精品。這雖然與六朝以來漢人玉器觀念的轉變有關,但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我覺得妳的論文如果能從唐代玉器的形態描述中,看透唐代玉器的壹些思想層面,應該是很有深度的。如果能分階段、分地區研究唐代出土的玉器,對安史之亂前後唐代從開放到封閉的文化心態變化的解釋將更加完善。
上一篇:綠色投資的特征下一篇:節能環保空調的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