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的筆記* * *有27萬字。我先說壹下第壹部分,順便寫壹些我的看法。
耶魯比美國建國早75年,有14個學院,壹個本科學院和壹個研究生院,12個職業學院。它的職業院校和中國的不壹樣,中國的職業院校是指商學院和法學院。
耶魯的基礎是通識教育。
在課堂上,教授對學生使用電子設備持敵視態度,要求學生“絕不使用電腦和手機,必須學會用手做筆記”。
我習慣自己用手機記錄自己的想法,但電子設備總是不如自己的筆跡專註。
在耶魯,本科生的質量是驚人的。在討論全球化的課上,壹整節課都是讓學生發言,壹個個站起來,和侃侃對話,話講得通。學生們的視角也非常敏銳,可以自由運用統計、經濟、政治、歷史等各種知識,結合自己的觀察得出結論。
在耶魯,最大的系是歷史系。妳可能會覺得奇怪,因為耶魯的歷史系水平極高,大量學生註冊歷史系,同時選修其他專業課程。
在耶魯,本科生的大量課程不是技能和知識,而是修養和思考。
在校長的兩次演講中,都沒有談到學生具體應該學習哪些技能,只談了壹個主題:學生應該成為壹個什麽樣的人。
我記得,耶魯大學前校長理查德·萊文說過,
“如果壹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實際上具備了壹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那就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健全的道德和審美修養,對生活、世界和自然有反思和好奇的知識精英。中國儒家的“六藝”,西方的“人文七藝”(博雅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理念的體現。
耶魯的通識教育就是要表達這樣的理念:學校不應該是學生未來就業技能的培養者,而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塑造者,幫助學生廣泛涉獵知識,創造批判性思維、邏輯判斷和獨立學習的習慣,終身受益。
那什麽是通識教育?
所謂通識教育,旨在給學生帶來完整的知識結構,通過類比培養通識智慧。學生會有壹個專業,但是涉及到很多專業以外的知識,所以和職業技術教育是不壹樣的。
通識教育起源於古希臘,是指公民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參與公共生活,他們才是完整的,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會打仗,會辯論,會上法庭,會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並且都懂得哲學、邏輯學、語言、演講術、音樂、天文學、數學等等。
在成為專家之前,先成為通才。這是耶魯通識教育的精髓。如果妳掌握了壹個當代知識分子必備的知識框架和表達能力,妳就能在未來走上壹條長遠的職業道路。
當然,從壹個學校的例子中無法得出任何結論。寫這篇文章只是向妳展示了耶魯大學及其教育理念的冰山壹角。
但據我個人觀察,大學之前,應該有少部分是通識教育,大部分是應試教育。但在大學裏,專業知識和能力是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成熟度還有待提高。
工業化和現代化急需大量專業人才,造成了這種尷尬局面——理科生比例過大,未來越來越註重學生的培養和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無異於塑造壹個人的思想底部。職業和技能表面上更多,但前者顯然更重要。我覺得這個訂單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