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吳哥的建築特色

吳哥的建築特色

在歷時300余年的吳哥大規模建設時期,可以看出許多建築藝術風格方面的變化,所反映的宗教內容則從印度教崇奉的濕婆、毗濕奴諸神到大乘佛教崇奉的觀世音菩薩。

吳哥是行政和禮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從印度傳入並適應當地傳統的宗教和政治觀念為基礎而設計建造的。從最初給這個城市命名為耶輸陀羅補羅(Yasodharapura)的耶輸跋摩壹世時代起,吳哥便是按照傳統的印度宇宙論模式,在建築布局上體現象征性的宇宙結構。城市向東圍繞著壹座作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廟宇,這是從建築學方面順著該地壹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勢建成的。在這個城市後來的歷史上,作為中心的廟宇則完全是建築學上的創造(即金字塔式廟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968~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叠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時這個城市已經基本定型,並以吳哥通王城著稱。龐大的貯水池、運河、溝渠系統是吳哥最初實行興辦水利和灌溉的最顯著特色之壹。

吳哥的許多大廟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論和神話主題,建造這些廟宇是為了提供禮拜的場所,使國王和其他王室成員確信通過禮拜能夠與濕婆或這個領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為壹體,從而獲得永生。例如,吳哥窟或許是最宏偉而且肯定是所有吳哥廟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蘇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紀作為壹座巨大的陵廟而建造的,他的遺體安放其中,透過禮拜毗濕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它與我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壓婆羅浮屠,並成為“東方四大奇跡”。

(圖為吳哥通王城廢墟,寺名巴揚寺(Bayon),以其四面微笑的佛像聞名於世,又稱“高棉的微笑”)

  • 上一篇:臺灣漁漂調整的技巧與方法
  • 下一篇:哪幾道傳統粵菜,做法簡單,味道又鮮美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