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傳統媒體缺四樣東西。”10月26日,10,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談。他在現場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在技術、人員、資金、大數據等方面與新媒體有很大差距。
第壹,技術不足。“這真的是非常明顯的傳統媒體的短版”,胡以報業為例。“長期以來,報業的技術含量並不是特別高,最多是在自己的編輯系統中實現全數字化。說到印刷,最多是數碼印刷,這個技術不高;廣電技術比較高,但也是典型的廣播級傳播,點對點傳播。”胡說,從這壹點來看,傳統媒體遠沒有目前的互聯網化、點對點、實時化和寬帶化技術。
第二,差距在人。“傳統的媒體工作模式,讓人相對專業,工作非常封閉。基本上,編輯和廣播公司制作他們自己的通信。”胡說,傳統媒體利用的社會資源較少,所以人們相對封閉,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市場的直接聯系。
第三,差距在於資金。“說實話,傳統媒體看似壹年賺幾個億,但這些錢對於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來說是不夠的。”胡表示,顯而易見,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中,比較巨頭的企業,比如BAT,在做產業鏈的時候都很輕松,因為它有充足的資金。
第四,缺乏大數據。胡說,傳統媒體重視但沒有落實的是用戶和用戶數據。“在當今的新興媒體時代,用戶數據是最大的資源。傳統媒體宣稱報紙的發行量是幾十萬上百萬,但是妳的讀者是誰?央視說觀眾654.38+0.2億到654.38+0.3億。但是誰是妳的觀眾呢?觀眾的喜好是什麽?尤其是每壹個觀眾的喜好,傳統媒體無法理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對每個用戶的喜好和線上消費行為都是在後臺掌握的,這是不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