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胰島素的發現過程

胰島素的發現過程

胰島素是由加拿大人F.G .萬津和C.H .貝斯特於1921年首先發現的。1922開始用於臨床,挽救了過去死去的糖尿病患者。中國科學院腎臟病檢測研究所,壹直參加到80年代初。幾乎所有臨床使用的胰島素都是從豬和牛的胰腺中提取的。不同動物的胰島素組成不同,豬和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相似,只有B鏈羧基端的壹個氨基酸不同。20世紀80年代初,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成功地從微生物中大量生產人胰島素,並已應用於臨床。

從65438到0955,英國F. Sanger團隊測定了牛胰島素的全氨基酸序列,開啟了人類了解蛋白質分子化學結構的途徑。1965 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是第壹個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後來,美國和聯邦德國的科學家也完成了類似的工作。

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家通過X射線衍射成功確定了豬胰島素的三維結構。這些工作為進壹步研究胰島素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奠定了基礎。人們通過化學全合成和半合成制備類似物,研究其結構變化對生物功能的影響;比較不同種類的胰島素;研究異常胰島素分子病,即胰島素基因突變導致胰島素分子中個別氨基酸發生改變的分子病。這些研究對於闡明某些糖尿病的病因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壹代胰島素-動物胰島素

在1921年,弗雷德裏克·萬津和約翰·麥克勞德合作第壹次成功地提取出胰島素。不同種族的哺乳動物(人、牛、羊、豬等)的胰島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和結構。)略有不同,其中豬胰島素最接近人類。動物胰島素是最早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註射制劑,壹般為豬胰島素。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相差1到4個氨基酸,因此易發生免疫反應,註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胰島素過敏反應,又因其免疫原性高,易發生反復高血糖和低血糖,胰島素抵抗。

第二代胰島素-人胰島素

20世紀80年代,人們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轉基因)酵母(釀酒酵母、畢赤酵母或漢遜酵母)或重組中國倉鼠卵巢(CHO)表達高純度合成人胰島素,其結構與人體分泌的胰島素相同。

與動物胰島素相比,人胰島素的過敏反應或胰島素抵抗較少,因此皮下脂肪萎縮的現象也減少;因為人胰島素抗體少,註射量平均比動物胰島素少30%;人胰島素的穩定性高於動物胰島素,在25℃左右的室溫下可保存4周。

起效時間、達峰時間和作用持續時間不能模擬生理性人體胰島素分泌模型。需要在飯前30分鐘註射,晚上低血糖風險大。

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20世紀90年代末,在對人胰島素結構和組成的深入研究中,發現肽鏈被修飾: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變了胰島素肽鏈某些部分的氨基酸組合;改變等電點;增加六聚體強度;用鈷離子代替鋅離子;在分子中加入脂肪酸鏈,增加與白蛋白的結合,可能會改變其理化和生物學特性,從而開發出更適合人體生理需求的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可以在飯前立即使用,也稱為餐時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

  • 上一篇:紋身道法有什麽情況?
  • 下一篇:蒲飯,嘗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