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臘八節?
臘八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俗稱臘八,在每年的臘月初八慶祝。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中的盛大節日之壹,是佛祖釋迦牟尼出家為道的日子,又稱“法寶節”、“佛道節”、“道會”。
臘八節是傳統節日嗎?
臘八節無疑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又叫臘月,所以叫臘八節。在這壹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的傳統。但說到“臘八節”,大概大多數人第壹個想到的都是“喝臘八粥”,但其實古代臘八粥用料比較簡單。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臘八粥會有很多種材料。相傳這壹天也是佛祖釋迦牟尼出家為道的日子,稱為“法寶節”,是佛教中盛大的節日之壹。臘八粥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
臘八節“拉”是什麽意思?
《祭》上面解釋:“蠟人,索耶,十二月,集萬物,求食。”“蠟”類似於“蠟”。祭祀祖先叫“蠟”,祭祀神靈叫“蠟”。“蠟”和“蠟”都是祭祀活動,大多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人們把十二月稱為臘月。臘月是壹年的結束,古代的人無事可做,就出去打獵。壹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以彌補食物的不足,二是用野生動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長壽和避免災難。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是“喝臘八粥”的主要習俗。臘八節是佛教中盛大的節日之壹。佛教記載,釋迦牟尼出家前修行苦行多年,發現苦行不是出路,於是決定放棄苦行。這時遇到壹個獻乳糜的牧民,吃完恢復體力,坐在菩提樹下打坐,12月8日出家為道。為了紀念這壹事件,佛教徒在這壹天舉行佛教儀式,提供大米和水果為佛陀煮粥。南宋吳《夢》雲:“本月初八,廟號臘八。大沙等寺廟有五味粥,叫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寺廟就用芳香的山谷和水果熬粥,分發給信徒和忠誠的男女。臘八這壹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模仿佛出家前牧羊女獻乳糜的故事,用香榧和水果為佛煮粥,取名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粥,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臘八粥又叫“福壽粥”、“福德粥”、“佛祖粥”。“臘八”原本是佛教節日,經過幾代人的演變,逐漸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