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舟山鑼鼓多出現在婚喪嫁娶、廟會、漁民祭海等活動中。1949之後,在專業音樂人的參與和編排下,這種民間音樂形式被正式命名為舟山鑼鼓。舟山鑼鼓於65438至0957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青年和學生節上獲得世界民樂比賽金獎。
舟山鑼鼓由於地域特色,表現了東海漁民豪爽豪爽的風貌,搏擊風浪的壯闊驚心動魄的場面,揚帆聚洋的喜慶熱烈的氣氛。
以前舟山鑼鼓多用於開會。太平鑼、船形鑼鼓、三時鑼鼓相繼出現。特別是建國後的50年代,在專業樂手的參與和編排下,將民間的舟山鑼鼓改編成大型打擊樂器海上鑼鼓。
上世紀60年代,舟山鑼鼓非常流行,中國文工團、中央民族樂團等許多專業文藝團體都到舟山學習演奏舟山鑼鼓。壹些團體還把舟山鑼鼓作為出國演出和平時演出的重點節目,如1 976年中國藝術團赴美演出的《漁舟凱歌》,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好評。
進入21世紀,舟山鑼鼓這壹奇葩海島民俗之花,越來越異彩紛呈。舟山鑼鼓創作的作品在各類國家級、省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尤其是2002年,充滿純粹打擊樂的杜愚,以其熱烈火爆的氣氛和豐富多樣的表演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壹致好評,並在浙江省首屆民間鑼鼓大賽中獲得創作和表演雙金獎。並應邀參加2003年浙江省春節團場演出。這首歌既保留了舟山鑼鼓的精髓,又加入了許多新元素,讓人覺得氣勢磅礴,扣人心弦。是舟山鑼鼓較為成功的改編之壹。
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和當地政府對傳統民間文藝的重視和支持,舟山鑼鼓在民間發展迅速。不僅區政府所在地沈家門有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舟山鑼鼓隊,還有幾支頗具地方特色的舟山鑼鼓隊活躍在海島漁村,如夏之島女子舟山鑼鼓隊。他們在各種節日、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中熱情、歡快、激情的表演,為活動增添了火熱喜慶的氣氛,深受群眾歡迎。
2003年8月,首屆中國沈家門漁港民俗大會在普陀區舉行。舟山鑼鼓作為當地最具特色和表現力的傳統民間藝術項目之壹,在民俗大會的街頭遊行和文藝演出中進行了精彩的展示,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好評。
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文化娛樂形式的多樣化,舟山鑼鼓作為壹種地域文化表達方式逐漸被邊緣化。隨著老藝人的去世,以及後來壹批藝人對藝術和商業的拋棄,舟山鑼鼓處於被冷落的狀態,亟待保護。
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舟山鑼鼓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