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強調的是「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治療原則。正確運用正骨手法可達到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復好、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費用低、並發癥少的效果。鎖骨骨折絕大多數可用非手術方法治療,勿需追求解剖復位,即使有些復位不夠理想,但壹般都能愈合,並不影響功能。因而,正契合中醫正骨功能復位理念,也很受患者歡迎。
有移位鎖骨骨折,須先行手法整復。明代朱肅《普濟方·折傷門》就詳細記錄了古代骨傷科整復手法要領,即復位時,令患者坐凳上,挺胸擡頭,雙手叉腰,助手站立在患者背後,用膝部頂住患者背部正中,雙手握患者兩肩外側,向後、上方徐徐用力拔伸,使之挺胸後伸肩,以矯正短縮移位,並能使骨折端向上、後、外湊對近另壹骨折端。醫者以兩手拇、食、中指分別捏住兩骨折端,用捺正手法矯正側方移位,復位即告成功。
鎖骨骨折不穩定,復位後予可靠固定很重要。固定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倒8字繃帶固定法,先在兩側腋下各置壹塊厚棉墊,用繃帶從背後起,經患者腋下繞肩前上方,再向後經背部繞到健側腋下,經健肩前向上又橫過背部,再回患側腋下,如此反復包繞8~12層;另壹種為雙圈法,可用兩條毛巾縫成大小合適的雙圈,置於雙側腋下,再用繃帶前後分別拉緊固定。筆者從醫20多年來,對兒童采用8字繃帶固定,成人采用雙圈法固定,均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對移位明顯者,還可在骨折部放置壓墊固定,效果更好,然後用三角巾懸吊患肢。兒童固定3~4周,成人固定6~8周左右。固定後,要特別註意交待註意事項,密切觀察手指血循環,第2天要常規復診,調整松緊度,以後每隔3天門診復診1次。
復位固定後要註重功能鍛煉,早期可做手指、腕、肘等關節的功能鍛煉;中期可加做肩後伸的擴胸活動,拆除固定後,可逐漸做肩關節的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