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的發展歷程

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的發展歷程

8月,1997,蘇州工業園區唯亭海關口岸成立,成為中國首批三個陸路口岸之壹。2000年4月,園區設立出口加工區A區。2002年,蘇州工業園區試行“SZV快速通關模式”,將上海國際機場延伸至蘇州,大大縮短了物流時間,使園區擁有了“虛擬機場”。2007年,蘇州工業園區開始實施SZV回程,以“陸空聯運”和“陸空聯運”兩種模式為企業服務。蘇州工業園區還與太倉港、洋山港聯動,形成“虛擬海港”。“虛擬機場”和“虛擬海港”的創新,徹底解決了園區沒有實體海和空港的問題。

2004年,海關總署批準在園區設立出口加工區B區和全國首個“海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試點。海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監管模式解決了加工貿易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產品流通問題,結束了周邊企業產品必須“壹日遊港”的局面。同時,也為園區物流行業開展VMI(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和DC(進出口配送模式)提供了可能。目前,園區保稅物流業務輻射全國23個省市,服務園區內外2000多家生產企業。

2006年6月5438+2月65438+7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綜合保稅區”,開展具有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試點。

2007年8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通過海關總署等九部委聯合驗收,封關運行。根據國務院批復,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的相關稅收、外匯政策將按照《國務院關於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海關按照保稅港區監管辦法進行監管。“這意味著綜合保稅區不僅享受‘保稅外貨進區、內貨進區退稅、區內交易免稅’政策,還適用各類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可以充分發揮區位和政策優勢,拓展相關功能。目前,綜合保稅區可從事的業務包括:存放進出口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的貨物;對外貿易,包括國際轉口貿易;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國際過境;測試和售後服務維護;商品展示;R&D,加工制造業;港口運營;經海關批準的其他業務。

  • 上一篇:自然神論的發展
  • 下一篇:茶油的原料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