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單介紹苗族舞蹈
苗族民間舞蹈包括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鼓瓢舞。蘆笙舞最受歡迎。在廣西的丹寨、臺江、黃平、雷山、凱裏、古龍、大方、水城、融水等地,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舉行傳統節日。
以及其他喜慶節日,如過年、祭祖、蓋房、豐收、婚禮等。舞蹈有四步,也有兩步、三步、六步、搓步、跳步、點步、左右旋轉。
由苗族壹級演員金鷗領銜主演的《苗族青春舞》已於1963拍成舞蹈藝術片《蝴蝶飛舞》,先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苗族是壹個歌舞豐富的民族,苗族的“鼓勵”只有十種。苗的“勸諫”在唐代《朝野》中有記載,可見苗的“勸諫”源遠流長。
第二,文化背景
苗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個人都會唱歌跳舞。千百年來,歌舞伴隨著苗族的歷史,生動地反映了苗族的生活。苗族歌舞富有山珍海味,質樸粗獷,最能表達他們真摯淳樸的思想感情,也讓人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真善美。
早在北宋時期,苗族的歌舞就已經很有名氣,在北京引起了轟動。《宋石男蠻曲南蠻傳》載:“壹人彈瓢,如蚊蚋之聲,數十人手拉手舞,以足為節。”
其實苗族舞蹈起源很早。從其原始質樸的風格可以看出,許多舞蹈與喪葬祭祀、愛情婚姻、生產生活有關,但在古代並無記載,僅見於明代以來的史書。
蘆笙舞蹈
1,定制蘆笙舞
首先是在每年的“花山節”期間跳舞,這是青年男女聚會和選擇配偶的好時機。這壹天跳的蘆笙舞,古代稱為“跳花”或“跳月”,多在天氣晴朗的夜晚進行。
有此習俗的苗寨壹般有“跳月”月場或“跳花”花場。這種蘆笙舞尤其代表了流行於黔東南的“討花帶”和流行於黔中的“牽羊”。
第二種:在廣西融水地區。跳舞的時候,手牽手,身體前傾,轉圈向前跳,是比較簡單的。參加舞蹈的人數通常為十二人,隊形為橫排三人豎排四人的長方型。
2.表演蘆笙舞蹈
壹般在節日或集會上以比賽或投稿的形式進行表演。有些地方流行以村蘆笙隊為單位舉行集體比賽,如黔東南州從江縣、東邦等地。每逢年節,鄰村同時舉行數百人的彈跳比賽,參賽的蘆笙隊會演奏音樂。
聲音是否優美和諧,動作和步法是否豐富,舞蹈時間是否持續就贏了。有的地方是以個人比賽的形式進行。這種比賽壹般沒有規定的動作,每個蘆笙選手都有展示個人技藝的機會。這種蘆笙舞的動作有小步、下蹲踢、旋轉、騰躍。
有的選手以多變的節奏和快速激烈的動作著稱;其他人通過能夠完成更高難度的動作而獲勝。表演的蘆笙舞內容非常豐富。流行於貴州西部的有“巧飲”、“蚯蚓滾沙”、“滾山珠”、“蘆笙拳”;廣西西部山區流行的有“過門檻”、“猴子爬樹”、“滾蚯蚓”等。
黔東南州流行的“鬥牛”“鬥雞”種類繁多。前兩個領域盛行的主要是通過炫耀高難度技巧贏得觀眾的掌聲;後者盛行的主要是模仿動物的習性和舉止,以此來表現生活的幽默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