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導學計劃為載體,安排學生課前預習。
“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借助於教案作為輔助工具,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初中生來說,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差的。如果老師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預習明天的內容,大部分都完成不好。他們盲目預習,沒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從何下手。因此,教師要簡明扼要地提出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並給予必要的學前指導,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疑問在規定的時間內自主學習規定的內容。如果老師能在課前精心設計相關的輔導計劃,分發給學生,會有更明確的目標。以第七課英語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動物,因此學生可以在課前收集有關動物的各種信息,如動物的起源、特征、習性等。從文化的角度,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中西方對待動物的不同態度,以及保護動物所采取的不同措施。這些準備都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整個單元有壹個宏觀的感受,讓下壹節課事半功倍。
2.課堂演示、報告和評估、提問以及與* * *討論
經過課前的充分預習,學生對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候要通過自由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上講臺講解新知識,充當“小老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也能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匯報,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對學生的講解進行必要的補充。當然,在前面提到的輔導計劃的準備中,老師要適當設計壹些學生感興趣但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並在課堂上主動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解決。
3.課後鞏固,形成技能。
當然,只是在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之後,學生並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或者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學生印象中並不深刻,所以必須延伸到課後訓練,以達到鞏固和落實的目的。這壹環節要求教師分層次因材施教,制定分層次、分梯度的訓練題,既有選擇題,也有必考題,還有以鞏固知識為目的的基礎題和以提高學生能力為目的的綜合題。此外,教師還要結合班級的實施情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最後,教師要及時反饋作業的批改情況。如果壹個語言點沒有掌握好,就要重新處理,可以是個別輔導,也可以是小組練習,形式不同。
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對象、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