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拜天地,祭祖,貼春聯,貼門神,放鞭炮,消災。
1月2日:向財神獻祭。
1月15日:上元節(13日至17日為元宵節)。
二月二:龍擡頭。
三月:清明節,掃墓,徒步,在墳前插柳枝。
五月五日:端午節,門前放菖蒲或艾葉,吃粽子。
6月6日:晾衣服。
7月7日:乞巧節。
7月15日:中秋節,祭祖。
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
九月九日:重陽節,爬山。
十月壹日:送寒衣。
11月15日:冬季至日,先祭祖。
12月8日:吃臘八粥。
12月23日:送竈神。
12月30日:除夕,守夜迎神。
荊楚民俗中的神靈崇拜通常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將兒子送觀音的不孕婦女,在“三子不孝,無嗣為大”的封建宗法觀念的桎梏下,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了生兒育女,他們把觀音菩薩奉為主要的生育神,供奉“送子觀音”。祭拜結束後,人們往往會偷走觀音寺供奉在桌上的蓮花燈作為祭拜的信物。這是因為“光”和“丁”的讀音相近,“偷光”就是“加丁”的意思,所以有此壹招。為了確保年幼孩子的安全,丁山壹家還會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觀音寺進行“命名儀式”,也就是把孩子交給觀音菩薩“照顧”,避免過早死亡。
守門人守門人通常以唐代著名人物秦瓊和尉遲恭的軍裝為神靈,其崇拜習俗源於宋元明初的劇本和民間傳說。門神是鎮宅神,意在防止鬼怪入室,所以貼在大門兩側。
天佑之神,天庭之官,扮作平民,頭戴黑帽,身披猩紅色長袍,袍上飾有官鶴圖案,面容清麗白皙,儀態優雅。保佑天官通常與兩個神仙陸和壽壹起犧牲,即所謂的三仙、陸和壽。祝福天官的飾物有八種,如金爵、鹿、蝙蝠、喜洋洋、駿馬、珍寶、玉瓶等。,意為“與馬同樂,報平安”。
竈王爺竈王爺是火神菩薩。相傳是玉皇大帝派來掌管家家戶戶飲食起居的神。祭祀竈神是古代民間拜火的遺風,後來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含義,即“收壹家之香,保壹家之健;審視壹個家庭的善惡,發揮壹個家庭的功過。“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都有祭竈的民俗。祭品是麥芽池。壹個是用糖糊竈王爺的嘴,壹個是給他點甜頭讓他“上天說好話,下世走運”。
土地神神是配偶神,民間稱他為土地公公、土地奶奶,是掌管大地的神。農民祭拜土地神的習俗壹般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天舉行,分別稱為“春社”和“秋社”。祭祀之際,鄉黨們聚在壹起殺豬殺兔,準備好酒好酒供大家祭祀後分享。晚上要請戲班上臺唱戲,稱為“社戲”。後來,這種民間活動變成了“廟會”,農民和工匠交換物品的盛大聚會,並逐漸從祭祀土地神的活動中分離出來,不再局限於春秋兩季。按慣例要舉行廟會,廟會可以在每周三,也就是農歷三、十三、二十三舉行。
河神是掌管河湖的神,荊州境內水港縱橫交錯,恐水旱災害,所以河廟比龍王廟多。
壽星是壹位南極仙女,有著突出的前額,善良的眼睛,優雅的白胡子和迷人的微笑。他是壹個受歡迎的民間神。壽星壹身仙鶴打扮,腳上掛著祥雲,右手拿著壹根杖,左手拿著壹個月桂樹,隨行的少年手裏拿著壹個大大的壽桃。她是壹位善良誠實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