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表現主義的歷史淵源

表現主義的歷史淵源

表現主義壹詞壹般用來形容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反對學術傳統的繪畫和繪畫風格。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盛行於壹些歐美國家的文藝流派。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奧地利最為流行。

它最早出現在藝術界,隨後在音樂、文學、戲劇、電影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表現主義壹詞最初是朱利安·奧古斯特·厄爾維於1901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馬蒂斯畫展上對壹組油畫作品的統稱,用來區別於自然主義和印象主義。

1911年,希勒爾在《風暴》雜誌上發表文章,首次用“表現主義”壹詞來稱呼柏林的先鋒派作家。

1914之後,表現主義這個詞逐漸被人們認識和采納。

1905年在德國組織的橋牌社、1909年在德國成立的青年騎士社等表現主義社團興起。

他們的審美目標和藝術追求與法國的野獸派相似,但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和德國的民族傳統。

受工業技術的影響,表現主義表現物體的靜態美。

尼采通過對古代藝術的批判,對表現主義的形成起到了指導和關鍵的作用。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把古代藝術分為兩類:阿波羅式的藝術是理性、有序、規則、優雅的藝術;酒神式的藝術是惡毒的,混亂的,瘋狂的。

日神式的藝術代表理性理想,酒神式的藝術來自人的潛意識。

這兩種藝術形式與代表它們的神是壹樣的:兩者都是神的兒子,互不相容,不可區分。

尼采認為任何藝術作品都包含這兩種形式。

表現主義的基本特征是酒神式的:鮮艷的色彩,扭曲的形式,漫不經心的繪畫技巧,平面,缺乏透視,基於感覺,而不是理性。

廣義來說,表現主義是指任何表達內心感受的藝術。

當然,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表達藝術家的感受,但有些作品特別強調和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感受。

這種工作在社會動蕩時期尤為常見,而在歐洲歷史上,這種動蕩往往從15世紀開始不斷重復:宗教改革、德國農民戰爭、八年戰爭等。所有這些動亂和壓迫都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痕跡。

雖然這些作品從藝術角度來看壹般並不引人註目,但它們總能通過所描述的恐怖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情感。

表現主義(2009版定義):又稱“表現主義”。

流行於現代西方國家的壹種文學思潮和流派。

它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美國等國,興盛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

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凸顯其內在本質,突破對人類行為的描述而楔入其內在靈魂,突破對暫時現象的描述而彰顯永恒的品質或“真理”。

深受康德、柏格森、弗洛伊德的影響。

由於強調描寫永恒的品質,筆下的人物往往是壹些抽象的、象征性的* * *;因為強調寫內心感受、直覺和潛意識,所以經常使用內心獨白、夢境、潛臺詞、面具等手段;由於強調作者主觀出發,吸收事物本質,客觀事物往往被有意識地扭曲。

卡夫卡是小說的代表,斯特林堡是戲劇的代表。

  • 上一篇:背景墻上的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東南亞風格背景墻
  • 下一篇:足球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