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進校園,有利於中醫的普及。中醫辨證論治理論作為中醫的國粹,歷經千年發展,其科學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得到了充分驗證。但近年來,隨著西風漸起和西醫的普及,壹度出現了“中醫粉”和“西醫粉”之爭,期間不乏對中醫的汙名化,甚至將其視為偽科學。中醫價值認同度下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醫的群眾基礎越來越弱,中醫的傳承和普及受到影響。“洋為中用、中西醫結合”的醫學格局是不平衡的,“西醫”壹家獨大必然沖擊中醫的基本制度和民間框架。從小培養中醫常識,對中醫的科學性有壹個科學的認識,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中醫進校園也有利於培養中醫文化。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群體的力量。只有全社會都有高度的熱情,才能再次形成“中醫熱”,才能讓中醫在傳承中發揚光大。在目前的中醫傳播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在於缺乏壹個中醫價值傳遞和宣傳的平臺。學校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讓學校教育在中醫藥普及中發揮重要作用,既是學校教育的功能,也是嚴峻現實的必然要求。
客觀地說,中醫進校園是素質教育的壹種創新。教育的主要功能應該是人格塑造和素質培養,這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中醫不僅是壹門醫學,還是哲學、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綜合。中醫把人看成壹個整體,認為人與自然環境、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把握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醫療體系,有助於未成年人的價值培養和人格塑造。在國民科學素養整體有待提高的情況下,中醫藥進校園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拓展和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