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芳香療法”這壹稱謂在歐洲的世紀初才開始流行,但其實際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其中包括中國古代的焚香、藥草療愈等方式。
但中醫芳療和西方芳療有什麽不同呢?
中醫芳香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中醫藥學理論。
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們就開始使用有芳香的藥物(如艾葉、白芷、麝香等)制劑,作用於全身或局部,以達到 防治疾病、強身保健 的效果。
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釀制香酒的記載;馬王堆出土的香囊、香爐中就有辛夷、佩蘭、花椒、肉桂等芳香類藥物,說明 我國人民自古即有運用芳香藥物防治疾病、辟穢消毒的習慣。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香木”35種,“芳草”類56種,還介紹了塗法、擦法、敷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芳香療法。
西方芳療的理論依據是植物本身的功效。
根據植物的生長環境、萃取部位、氣味、揮發性等屬性功效,對人體整體發揮舒緩身心的作用。
植物精油的使用最早出現在上古時代及古埃及時代,而“芳香療法”(aromatherapy)作為壹個專有名詞是1937年由法國化妝品科學家惹內·莫裏斯·蓋特佛塞(Rene-Maurice Gatte-fosse)所創。
簡單來說,中醫芳療是圍繞中藥材和中醫理論展開研究,更註重實際療愈功效,而西方芳療是圍繞天然植物(花朵、草木等)本身展開研究,更註重舒緩身心。
中醫芳療的常用方式有香佩法、香熏法、香浴法、香敷法等,常用劑型有熏香、按摩、塗抹、噴霧、氣霧劑等。
中醫芳療精油以復方精油為主,依據中醫古方、藥方的藥理基礎, 針對人體某壹部位或某壹類疾病靶向作用,例如鼻炎、失眠、消化不良、偏頭疼等。
西方芳香療法主要是用各類植物精油經由呼吸進入鼻腔,精油中的化學物質促發神經化學物質的釋出,而產生鎮定、放松或是興奮的效果。
西方芳療精油多以單方精油為主,例如薰衣草精油、茶樹精油、玫瑰精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