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百年來管理思想的發展和演變中,與後來的管理理論和流派相比,古典管理理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首先,效率是古典管理的最強主題。管理科學誕生之初,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相當現實的,即通過尋找和應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盡力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企業和社會的必要勞動。無論是泰勒及其追隨者,還是法約爾和韋伯,盡管理論視野和學術觀點不同,但都把科學管理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泰勒對效率的研究主要是通過野外作業的標準化和科學化來進行的。泰勒給管理下了壹個寬松的定義:“確切地知道妳希望工人做什麽,然後努力讓他們以最好、最經濟的方式完成它。”無論是泰勒體系中抽象的管理原理、理論,還是具體的管理方法和技術,都直指效率這個核心。
第二,古典管理理論帶有濃厚的經驗主義和技術主義色彩。就經典管理理論乃至整個管理科學的理論來源而言,主要有兩大類:壹類是通過其他學科的滲透吸收思想資源;另壹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推廣。顯然,經典管理理論的形成是實踐經驗的結晶。
局限性: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古典管理理論對人性的研究並不深入,對人性的探索也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範疇。
泰勒對工人的假設是“遊手好閑”,而韋伯把員工比作“機器上的壹顆牙齒”。在古典管理理論中,沒有把人作為管理的中心,對人的管理也沒有完全區別於對其他事物的管理;在現代管理理論中,人是管理研究的中心話題,正是由於對人性的深入探索,現代管理理論才豐富多彩。
2、組織性質不夠。
經典管理理論對組織的理解是靜態的,沒有認識到組織的本質。
3.較少考慮影響
經典管理理論關註的是組織系統內部,而很少關註企業外部環境對組織系統的影響。
經典管理理論關註的是企業內部,如何把提高企業生產率作為管理目標,對企業提高生產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任何組織系統都是在壹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是不斷與環境變化相互作用的。企業的管理必須研究外部環境因素和企業之間的相互適應,使管理行為和手段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些都不是經典管理理論所研究的,因為經典管理理論較少關註組織環境和環境的變化,所以沒有充分理解和關註管理的動態性。
另壹個缺陷是缺乏整體和宏觀視野中的“地方性”。“局部性”缺陷是經典管理理論中的壹個突出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在整個企業管理上,它側重於經營效率和生產環節。泰勒系統主要討論操作層面的管理問題。由於泰勒理論思考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工作管理和生產活動上,他的理論顯然是不完整的。
5、另壹個“局部”缺陷是,它把重點放在企業內部而沒有深入研究企業的外部環境。法約爾對管理活動的整體思考,如提出六大產業活動、管理的五大職能和十四條管理原則,體現了其理論的現代性。然而,他的現代性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