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戲劇是為了什麽?

戲劇是為了什麽?

意譯

戲劇是指以對話為主要形式的壹種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與傳統舞臺劇和傳統戲曲不同,戲劇的主要敘事手段是演員在舞臺上無伴奏的對話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的音樂和唱腔。戲劇是壹門綜合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壹不可。中國的傳統戲劇不是戲劇,西方的壹些傳統戲劇,比如古希臘戲劇,由於大量使用合唱,也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戲劇。現代西方舞臺劇如果不標註為音樂劇、歌劇等,壹般都是戲劇。

名字的由來

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它最早出現在辛亥革命前夕,當時被稱為“新劇”或“文明劇”。新劇在辛亥革命後逐漸衰落。五四運動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中國現代戲劇興起,當時稱為“美劇”、“白劇”。它通過人物的性格反映社會生活。戲劇中的對話是精煉的口語,必須是個性化的、自然的、精煉的、生動的、優美的、有表現力的、通俗易懂的、群眾能接受的。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和蘇叔陽的《單鑫浦》都是中國著名的戲劇。

戲劇是本世紀初從國外傳入中國的。65438年至0907年,從中國留學日本東京的曾小谷,改編自壹部美國小說《黑奴籲天錄》,這是中國早期戲劇的第壹個劇本。現代著名戲劇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漢和老舍。

19年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變革推動了戲劇運動的發展,戲劇領域出現了壹場全國性的改革運動。同時,在日本新劇和歐洲戲劇的影響下,誕生了中國早期戲劇,當時稱之為新劇,也稱文明劇。新劇興起於辛亥革命前夕。後來,以中國早期戲劇創始人任天之為首的進化集團,總結這壹新劇的經驗,探索創新,吸收外來營養加以發展,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早期優秀劇目有《家仇》、《社鐘》、《空谷幽蘭》、《梅花落》、《珍珠塔》、《恨海》等。

到了1928年,在著名戲劇家洪深的建議下,這種主要用對話和動作表情來表達感情的戲劇樣式被命名為“戲劇”。從此,這種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戲劇有了壹個公認的正式名稱。

特性

階段、直覺、綜合和對話

  • 上一篇:西瓜種植方法
  • 下一篇:課間遊戲時保安手抄報的照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