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各種分支的民歌種類繁多,主要有“嶽麓”(米調)、“支”(民歌)、“寨娃”(歷史歌曲)、“鬧時幽恩仙”(搖籃曲)、“詹姆”(民歌)、“恩準”等。
景頗族民歌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對民族歷史的敘述,有古老的傳說和故事,有對現實生活的歌頌和對節日豐收的慶祝,有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音樂形式豐富多彩,除單聲部民歌外還有多聲部民歌。
景頗舞蹈
景頗族的舞蹈多為群舞,形式多為環舞、巡回舞、曲折進行曲。內容反映生產、生活、戰爭、祭祀等活動,主要分為慶典、祭祀、娛樂三種類型,包括“縱歌”、“卷布歌”、“隴東歌”、“全歌”、“晉”、“湘”等。
其中縱歌包含多種舞蹈形式,排列成陣,舞步有序,節奏鮮明,顯示了集體舞的高水平。使用的樂器主要是木鼓、象腳鼓、芒弓、竹管樂器如自行車、土梁、樂融等。
景頗族工藝
在景頗族的藝術中,編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編織工具非常簡單,卻能編織出300多種美麗的圖案。
畫的多是結合原始宗教,多是單線回文,單線直紋。
有簡單的圓雕和竹雕。
擴展數據: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五個分支分別屬於景頗語支和緬甸語支。文字有景頗語和紮瓦語,都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表音文字。
景頗族的起源與青藏高原上的古代邊強人有關。有五個分支:景頗,在瓦,樂馳,蘭格和博拉。他們主要生活在雲南省德宏自治州山區,少數生活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交界地區。緬甸的大部分克欽分支也和中國的景頗、傈僳族有很深的淵源。
根據2010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景頗族總人口為147828。
姓氏
景頗族的祖先在中國史籍中有“尋傳蠻夷”、“高黎貢人”之名。從元明清到新中國成立,先後有“常娥”、“柘梁”、“野人”等名稱。
景頗族包括五個支系:景頗、紮瓦、齊樂、蘭格和博拉。分支的名稱也是每個分支的名稱和分支語言的名稱。其中“景頗”既是分支名稱,也是民族名稱。每個支系都有自己的名稱,對其他支系也有其他名稱,漢族、傣族等與景頗族雜居的民族對景頗族每個支系也有不同的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民族意願,統稱為景頗族。
參考資料:
景頗族-百度百科